-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古典书籍装帧理解与思考
对古典书籍装帧理解与思考
摘要:书籍装帧是根据书的内容设计书籍的形态与结构,是使书稿成为书籍的艺术创作过程。它在功能,形式上与其他专业的平面设计有很大的差别。它是关于书存在的形式的艺术,它突出以阅读为实用目的和使用方式的结合,集创造性、艺术性和个性化为一体。古典文学书籍装帧的设计,需要对被装帧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提炼。在此,该文就古籍装帧做了一些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古籍;书籍;装帧
一、前言
书籍从人类文明产生至今,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传播工具,越来越发挥着它自身的作用。人类从最早的刻骨、刻竹的记事,到现代印刷技术、书籍的装帧,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并形成了专门的学科。一个国家对书籍装帧水平的高低,书籍品种的多少,出版发行量的大小,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和发达的一个标志。现在,书籍装帧已不再只是简单地一页页纸的装订,而是装帧设计者对书籍的二度艺术创作,是装帧艺术家思想和智慧的结晶。
二、古典文学书籍的装帧类别
(一)简策
《礼记·聘礼》中说:“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古人写东西超过100字者,由于在方板上写不下,就要写在编连好的竹木简策上了。东汉郑玄称:“策,简也。”唐代孔颖达称:“策是众简相连之称。”把这两个人的解释综合起来,那就是一根一根写了字的竹木片就称为“简”,将若干根简依文字内容的顺序编连起来就成“策”(册)了。
(二)卷轴装
北宋欧阳修在其《归田录》中称:“唐人藏书,皆做卷轴。”元朝吾衍在其《闲居录》中称:“古书皆卷轴。”上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大批遗书,其中主要是写本佛经,除国内所藏外,现在主要分藏在英国、法国、俄国、日本、印度等国,总计大约4万多件。这些遗籍,有的就是简单的一卷,有的木轴犹存,证明唐五代及唐五代以前,纸书的确普遍流行卷轴装。
(三)经折装
卷轴装在观书时多有不便,如需查阅文中任何一段,都需从头展开,读毕再卷回,很是麻烦。吾衍在《闲居录》中说:“古书皆卷轴,以卷舒之难,因而为折。久而折断,复为簿帙。”清人高士奇在《天禄识余》中也说:“古人藏书皆作卷轴……此制在唐犹然。其后以卷舒之难,因而为折。久而折断,乃分为簿帙,以便检阅。”这是从长期查阅易折断角度来解释的,亦有道理。到五代时,经折装就出现了,现能见到的最早经折装出自敦煌。
(四)梵装
梵装是古印度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的佛教经典所采用的夹板式以绳穿订的装帧形式。隋朝杜宝《大业杂记》中说东都洛阳的“承福门即东城南门。门南洛水有翊津桥,通翻经道场。新翻经本从外国来,用贝多树叶。叶形似枇杷,叶面厚大,横作行书。约经多少,缀其一边,牒牒然今呼为梵”。梵装在敦煌遗书中出现多件,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中,有一件唐写本《思益梵天所问经》,麻纸书写,长条形似仿贝多树叶,其装帧是典型的纸书梵装。
(五)旋风装
又称龙鳞装。对于旋风装,流行两种说法:一说用一张整纸对折,一端粘于书的最前页的左边,另一端向右包到书背,粘在书的末页,这样不仅不会散落,而且阅读时可以从头翻到底,从最后一页翻到前面第一页,回环往复,有如旋风,故名。一说将一长纸裱成手卷,将截断的页子都粘在底纸上,每张右端留有余尾,即将余尾自右向左逐页依次后缩,状如鳞次,故称龙鳞装。
(六)蝴蝶装
简称蝶装。将每张书页反折,使版口朝内,单口向外,并将各页中缝背口以糊粘结成书脊,以硬纸包裹作为书面,阅读时若蝴蝶展翅飞舞,故称蝴蝶装。其特点是除书背不易损坏外,其他三面如有损伤或霉湿,可以随时裁切,原书不会受损。这种装帧形式,从外表看很像现在的平装书。蝴蝶装早在宋元时代即已出现,明代内府接收了许多宋元时期的典籍,这些书都是宋元时代原装帧,《明史·艺文志》序言中称这些书“装用倒折,四周外向,虫鼠不能损”,所描绘的装帧形式即是蝴蝶装。
(七)包背装
包背装始于元代,流行于明代。将书页有字的正面正折,书口向外,后背用书衣包裹,不露书脑,称包背装。此装法与线装相近,唯一不同之处在不打孔穿线而已。包背装的出现是为了克服蝴蝶装的缺点而产生的。蝴蝶装的缺点,一是翻阅不便:这种装帧形式的书页都是单页,每看一版使人首先看到的都是无字的反面,而且很容易造成上下两个半页有文字的正面彼此相吸连的情况;二是若经常翻阅,则极其容易脱页散乱。
(八)线装
线装与包背装折法相同,书背不再糊纸,而是打孔穿线,便于翻阅而不易分散。线装在敦煌遗书中即已出现,不过古人称早期的线装为缝绩装,日本书界至今仍有此称法。早期缝绩装流传至今者极稀见,十几年来仅在嘉德拍场出现过一次。在整个古书装帧史上,线装书是最流行的一种装帧形式,至今,人们仍习惯称古书为线装书。
(九)金镶玉
也称袍套装。其法是在每页折叠之夹层内镶衬以长出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