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局与谋.docVIP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局与谋.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局与谋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局与谋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高举高打极容易招徕目标国官方和民众的敏感视线,尤其是涉及到收购战略资源更会让对方感到不安。因此,对中国企业而言,海外并购应选择先小后大的次序方式进行。   活跃的身躯,矫健的脚步,大手笔下注……,还在欧美企业苦苦疗治被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侵蚀和撕裂的残疾身躯时,蛰伏已久的中国企业顺势而起并强势发力,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又一场资本并购的狂澜,其亢奋之势不仅为世界经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国际社会听到了中国经济阔步全球的铿锵声音。   “丰收”之年   发轫于1990年代之初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入2012年以来获得了持续加码的动力。一方面,欧债危机的发酵和肆虐驱动着发达经济体中的资产价格不断走低,为中国企业制造了“抄底”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新老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加之经济增长放缓生态中本土投资机会与商业空间的压缩,海外投资便渐渐成为中国企业延续发展和提升技术等软硬件能力的主要途径。据日前毕马威发布的三季度《中国经济全球化观察》报告显示,今年前九个月,中国企业共发起193 起海外并购业务,交易总额约为43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交易金额增加了32%;其中三季度中交易金额为222亿美元,占总额的一半之多,远超前两个季度之和。如果再加上10月份国家发改委集中公布的已批复16个海外投资项目,2012年全年将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丰收年”。   出于产业升级的需要,通过并购的捷径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以获取助推转型的外部要素资源尤其是技术力量成为了中国企业在海外频频“下注”的战略动力,也正是如此,欧美市场成为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最主要阵地。资料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中企在整个美洲大陆交易金额为277.59亿美元,占到交易总额的63%以上,其中北美洲是吸引中国企业金额最多的区域,交易金额达251.09亿美元,欧洲排名第二,交易金额达到77亿美元,占比16%。这样一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八成资金、约355.48亿美元并购交易在欧美市场完成。   与往年一样,国有企业仍然扮演着海外并购的主力阵容。从三一重工斥资3.24亿欧元收购世界混凝土巨头德国的普茨迈斯特,到山东重工出资3.74亿欧元控股意大利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企业法拉蒂集团和豪掷7.38亿欧元入股欧洲第一大工业叉车制造企业德国凯傲集团,再到光明食品以7亿英镑入股了英国最大的早餐谷物品牌维他麦,直至海尔集团宣布成为新西兰电气品牌斐雪派克90%股份的持有人……,中国国有企业不仅展示出了强大的资本竞购实力,而且也显示出灵敏的市场发现和资产捕捉能量。   特别令人兴奋地是,就在国有企业纵横捭阖于海外资本市场之时,国内民营企业也纷纷加入到分食并购盛宴的阵营中来,并跃居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新的主力团队,其展现出的活跃程度首次超越了有企业。据毕马威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到2011年三年间国内民营企业并购数量比重维持在44%“原地踏步”的水平,但2012年以来,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数量的比重一路走高,从上半年末的50%的水平上升至三季度的62.2%。与此相反照,国有企业在数量占比上正在逐渐下降,2012 年三季度仅占37.8%。   还值得圈点的是,历来在海外并购中略显迟滞的中国银行业在2012年也产生出非常不错的资本成绩单。继工商银行大手笔收购了阿根廷标准银行80%的股份后,中国建设银行斥资1000亿美元收购??洲某大型银行股份的交易也可能在年内完成,同时中国银行对欧美银行业兴趣浓厚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与风险同行   海外并购的累累硕果无疑让中国企业淋漓尽致地感受到了异地收获的快感,甚至不少企业产生了君临天下的飘然之感。然而,在歌舞升平的背后,许多的不详音符也清晰可听:中国铝业戛然中断对蒙古煤矿南戈壁资源的收购,华为、中兴以及三一重工的并购行为被美国无情地挡在了门外……,未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旅将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   必须承认,本轮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是在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和全球经济弱复苏的生态环境中发生的,国际商品价格的回落给中企海外收购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伴随着全球“去危机化”过程的逐渐结束以及经济复苏步伐的加快,世界范围内的资产价格特别是资源品价格将会重新调头向上,海外企业的估值也得到明显地提高,中国企业不仅不再可能捕捉到“抄底”的机会,而且将遭遇海外并购成本叠升的约束。   来自于收购对象国的政治风险很可能上升为阻挠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最大力量。据《经济学人》杂志最近对中资企业过去5年超过5000万美元的海外交易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81%的中国境外并购交易由国有实体完成,而且进行全额股权收购的占62%。这种以国有企业为收购主体并且整体吃进的做法已经在不少国家政府眼中形成了中国企业代表着中国政府形象并且可能威胁到本国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