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运动中推广“打歌”可行性探析.docVIP

全民健身运动中推广“打歌”可行性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民健身运动中推广“打歌”可行性探析

全民健身运动中推广“打歌”可行性探析   摘要:“打歌”是深受云南诸多民族喜爱的少数民族传统舞蹈。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等方法,从“打歌”的起源谈起,通过对其民俗特征的介绍,从全民健身视角审视“打歌”,揭示“打歌”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基于“打歌”在少数民族中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建议可将其作为全民健身项目的一个内容加以推广。这样,既可达到全民健身、健心、娱乐、交流的作用,也使民族传统文化在无形中得到传承,对民族民间文化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打歌;全民健身;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239-02   引言   国民体质的健康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之后,提升国民体质健康水平的群众体育运动受到政府重视并加以全面开展,尤其是近十年当中发展最为迅速。随着1995年6月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同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之后又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条例,保障了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体育活动普及和参与程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到2010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2010年)》规定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巩固全民健身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又制定了2011—2015年的全民健身计划。   在新一阶段的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运动项目的选择要符合大众性原则,本文作者观察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省,发现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打歌”不仅有着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而且若把它推广于全民健身运动中,将会挖掘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更大价值。   “打歌”又有“跳月”(即“跳乐”)、“打跳”、“三跺脚”、“跳脚”、“左脚舞”、“跳歌”、“跌脚”、“踏歌”等名称,是流行于滇西与四川省凉山交界地区、滇西南部的彝族和相邻的其他少数民族之中的圆圈舞。   一、打歌简介   (一)“打歌”的起源   “打歌”在彝语中被称为“欧克”,在云南大理巍山历史久远,是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舞种。它的起源在民间有多种传说。其中一种传说是在部落时期,彝人和傈僳发生了战争。彝人不敌,被包围在山包上,眼见太阳就要落山了,只见彝人在山包上燃起火堆,大家一边绕着火堆走圈,一边挥舞着手中的刀棍,同时嘴里还齐声大喊 “傈僳子你瞧着”(这也成为了后来打歌调中的主要衬词)。山下的傈僳人看到山头熊熊燃烧的烈火,加上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不绝于耳,误认为彝家后援来救,匆匆收兵。为了表示对这次战斗胜利的纪念,从此彝家就有了围着篝火打歌的民俗。   另一种传说讲的是三国时,诸葛亮南征,设计让士卒起火围圈弄刀,以少胜多的故事。为纪念胜利,围火打歌。现在打歌时舞的大刀,恰似关刀。   又传:唐·六诏时期,蒙舍诏(南诏)主皮逻阁为统一六沼,于垅圩山修建一座松明楼。借星回节祭祖之机,召五诏诏主回蒙舍川祭祖,设宴于松明楼上。宴间,皮逻阁退席点火烧楼,烧死了五诏诏主。皮逻阁轻易吞并五诏,建立南诏国。为庆祝胜利,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打歌庆祝。   (二)打歌的民俗特证   “打歌”是在西南少数民族中盛行的、分布广泛、影响较大、历史久远的一个舞种。由于在云南各地区的风格不同,所以有着不同的称谓。大姚彝族、丽江纳西族、宁蒗普米族、摩梭人称 “打歌”为“打跳”,保山彝族称之为“打跩”,普洱、临沧彝族、拉祜族称“跳歌”;滇南多称“跳乐”、“跳弦”。“打歌”一词多用于大理西南部的巍山、南涧、漾濞、永平、云龙等县的彝族舞蹈上,尤以巍山为甚,境内有“东山打歌”、“南山打歌”、“马鞍山打歌”、“巍宝山打歌”、“五印打歌”、“云碧打歌”和用汉语演唱的“打汉歌”[1]。“打歌”在巍山广泛流行,可能与清乾隆年间绘制于巍宝山文龙亭的《踏歌图》有关。《踏歌图》记录了当地的舞态。每当节日和喜庆之时,人们挽手围圈,载歌载舞或随乐而舞。现存“踏歌图”的后山,仍为打歌场。大量史料证实巍山打歌源远流长,由来已久。   “打歌”是一种群众性的舞蹈,在时间的选择上不固定。丰收之后、农闲季节、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时兴“打歌”。“打歌”的伴奏乐器通常有笛子、三弦或葫芦苼。“打歌”时,对场地的要求也比较随意,舞者可以在广场中、院落里甚或是田间、地头的随意一块平地上,围成一圈,合着乐器的节奏,一边唱歌、一边踏地跌脚翩翩起舞,舞蹈始终以下肢动作为主。步法虽多,但都简单易学。   二、“打歌”与全民健身的关系   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工作措施中第(十一)条,特别强调要广泛开展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