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信用联社延津样本
农村信用联社延津样本
延津,地处豫北平原,是河南一个普通的农业县。就河南而言,这里的农村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典型意义。
在延津,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近乎50%的市场占有率,当仁不让地撑起了农村信贷的半边天,扛起了“农村信贷主力军”的大旗。
提升服务,增进互信
7月26日,记者见到齐建民时,他正在接待客户,从他神采飞扬的表情可以看出,业务进展得不错。2009年年底,延津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完成了体制改革,更名为延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43岁的齐建民担任业务管理部经理。对这次改革,他评价为“具有革故立新的重大意义”。
“旧体制积弊太多,不断出现的坏账让单位不堪重负。改制后,两年时间,我们的业绩就有了大幅上升。”齐建民兴奋地说,“截至今年6月末,社里各项存款余额为24.48亿元,提前实现三年翻番的目标。存款市场份额由2009年末的41%提高到49%;各项贷款市场份额由2009年末的26%提高到39%,其中,三农贷款市场份额由2009年末的48%提高到78%”。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主要职能是服务三农,也正是这样的定位,才使其在农民心中的地位根深蒂固。“在农民眼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和他们门当户对,是他们自己的银行。”齐建民说。
然而,随着其他金融机构逐步进军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地位不断受到挑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最明显的就体现在存款上,一些银行为了拉拢客户,推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措施。”齐建民略显无奈地说:“由于我们网点多,服务成本高,不可能采用这种方式。”
“值得安慰的是,许多客户并不为这些小的利益所动,他们更看重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诚信和服务。”齐建民同时也坦言,要想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农村持续具有影响力,需要不断地和农民增进感情、增加互信、提升和完善服务。
“这两年,我们依据实际,整章建制,极大地维护了农村金融的良好秩序;把各个网点进行了装修改造,更新了办公设备,形象焕然一新;专门配置了服务车,并在车上配有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工作人员经常免费上门服务。此外,我们还大力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齐建民说,我们要想方设法赢得客户的认可,不能轻易把阵地丢给别人。
三农信贷主力军
齐建民告诉记者,目前,延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支持农业发展方面,实现了立体支持“三部曲”,即涵盖了农业的生产、销售、加工各个环节。比如满足农业生产资金需求;加大对农村涉农经营户的支持;以政府“农民增收致富工程”为平台,加大高效农业以及规模化种植、养殖业支持力度;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等。
延津纺织有限公司是延津县最早的纺织企业,也是延津县屈指可数的纳税大户,2003年改制后,由国营变成民营,1600多名职工大都来自周边农村。“去年,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给我们5000万元贷款资金,解决了公司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等方面的难题。”说起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对他们的帮助,该公司副总经理刘清利深表感谢。同时,他特别强调:“贷款过程中,70%以上的工作都是由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来做,我们只是配合办手续。”
在去王楼聚源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路上,陪同的副乡长周春风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积极作用:“现在,群众依靠专业合作社致富的愿望很强烈,在资金扶持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真正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王楼聚源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申超是当地村民,去年10月,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提供的150万元贷款资金帮他渡过了建设育苗大棚、购置生产资料的难关。办理这笔业务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员工王超说:“这个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和前景都不错,联社特批、特办,只用一周时间款项就批下来了。”“没有信贷资金的支持,三农经济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周春风颇有感触地说:“去年我们乡搞反季节日光温室蔬菜,信用社提供了400多万元贷款,才使任庄、前牛建起了200多座温室大棚。”
对于青年养猪专业户赵明来说,近几年猪肉市场的波诡云谲,让他胆战心惊。特别是2009年,畜牧行业的低迷让刚成立不久的公司陷入了困境。“当时正是收购玉米的关键时期,但资金的短缺,使几千头猪面临断粮的局面。”赵明回忆说,“无奈之下,我向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提出了贷款申请。没想到,联社领导来调研后,10天左右就批了100万元的贷款资金”。如果说这100万元的贷款,解了赵明的燃眉之急的话,2010年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再次给他的100万元贷款,则帮他完成了资金的积累。这笔贷款,赵明用于购进母猪,几个月后,好的行情直接使他获利300万元。
维护市场,担当责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着这样一种尴尬的现状:一方面,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放贷对象,许多金融机构都空守着充足的资金无法放手;另一方面,由于放贷要求严格,许多人对贷款资金望眼欲穿。
在农村,虽然很多农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