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Ⅲ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

人教版必修Ⅲ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必修Ⅲ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 近代学者 夏曾佑 孔子像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含义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 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 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学派。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 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等。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儒家思想、道家学、法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二、儒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1、孔子及其思想 (1)孔子生平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政绩十分显著,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最终未能实现。于是,孔子开始潜心办学,为改造社会培养人才,并在教育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 孔子像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1994年这些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3年10月28日,“孔子文化展”在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开幕,这次展览有助于法国公众了解孔子本人,以及他的学说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该展是当年最受欧美媒体欢迎的展览,除当地报纸外,远在美国的《纽约时报》也发表文章评论,引起巨大反响。 中国文圣孔子“驾临”巴黎,令这个世界著名的“花都”刮起了一股朝圣之风。 孔府,是孔子嫡长孙世袭的府第。始建于宋代,经历代不断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占地200余亩,有房舍480余间。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贵族庄园,衙署大堂用于接受皇帝颁发的圣旨,或处理家族内事务。 孔府 ????现存孔庙占地327.5亩,建筑物466间,前后有九进院落,纵向轴线贯穿整座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谨,气势宏伟。第七进院落中有“杏坛”,据说是孔子生前讲学处。孔庙中还存有大量的碑刻及画像砖,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和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 孔庙——杏坛 孔林又称至圣林,在曲阜城北门外,占地3000亩,周围砖砌林墙长达14里,是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孙们的家族墓地。孔子的坟墓封土高6米,墓东是孔子之子孔鲤和他的孙子孔伋 的坟墓。整个孔林延用2500年,内有坟冢十余万座。 孔林 2、孔子的主要思想 (1)、阅读史料: 子曰:“仁者爱人。”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礼记·中庸》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篇第三》 主要政治思想: (1)“仁”(核心)与“礼”;(2)注重政治与人事。 (2)、教育思想 阅读史料: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