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医学院医学免疫学教案-抗原2009.DOC

厦门大学医学院医学免疫学教案-抗原2009.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厦门大学医学院医学免疫学教案-抗原2009

厦门大学医学院医学免疫学教案 课程名称 医学免疫学 授课学期 2008-2009 第二学期 课时 3学时 授课对象 2007级临床、预防专业 授课教师 高丰光 授课章节 抗原 antigen 授课时间 2009-2-25 授课地点 漳州校区2#207 目的要求 掌握抗原的概念和抗原的特性,抗原的异物性; 掌握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基础; 掌握 TD-Ag 和 TI-Ag 、超抗原、佐剂、丝裂原的基本概念; 重点难点 表位的概念和分类 使用教材 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5版 参考资料 《医学免疫学》 主编杨贵贞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医学免疫学》 孙汶生 , 王福庆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医学免疫学》 龚非力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年 习题作业 简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简述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 简述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主要因素 表位的分类和概念是什么? 超抗原与普通抗原的区别和相同点? 比较TD-Ag TI-Ag的区别 比较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异同 教学过程和时间分配 导入 15分钟 抗原antigen, Ag:能与TCR或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基本性质:5分钟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抗原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特性。 抗原性antigenivity抗原与免疫效应物质结合的特性。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免疫原性+抗原性 半抗原hapten:只有抗原性 抗原 机体 产物 抗原的免疫原性与特异性 45分钟 异物性 概念:指抗原与自身成分相异或未与宿主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 种类: 异种物质 同种异体物质 自身成分: 隐蔽的自身成分/结构改变 抗原的特异性 (一)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 概念: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与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也称表位epitope,是抗原具有免疫应答及免疫反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抗原决定簇的化学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的特异性,也影响其免疫原性的强弱。 抗原决定簇的大小: 相当于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蛋白质决定簇:5——6个氨基酸残基;多糖决定簇:5——7个单糖残基;核酸决定簇:6——8个核苷酸。 抗原决定基的分类 构象决定基与顺序决定基: 构象决定基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s:序列上不相连而依赖与蛋白质或多糖的天然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一般暴露于抗原分子的表面。 顺序决定基sequential determinant: 指一段序列相连的氨基酸片段所形成的决定簇,又称线性决定簇linear determinant多存在于抗原分子的内部。 功能性决定基和隐蔽性决定基: 功能性决定基:位于分子表面的决定簇,易被相应的淋巴细胞识别,具有易接近性,可启动免疫应答。 隐蔽性决定基:位于抗原分子的内部,一般情况下被包饶于分子的内部,不能引起免疫应答。 免疫优势集团:又称免疫显位immunodominant site ,抗原决定簇中起关键性作用的肽段。常出现于运动性强的部位,有多个α螺旋组成,其疏水端与MHC头部的抗原结合沟结合,亲水端暴露在外,供T细胞表面的TCR结合。 抗原分子的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天然的,有三级结构,呈一定的空间构型,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或转折处,由折叠的肽链使不同位置的氨基酸相邻成为有一定空间构型的决定簇,也就是氨基酸可以呈连续和不连续排列,一般由5-7个AA残基或者数个单糖或者数个核苷酸组成,直接与B细胞或抗体结合,无需加工处理,也无需与MHC分子结合。 T细胞表位:需加工变性后显示出来,由8-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氨基酸彼此相邻,呈线性排列,可埋藏于抗原分子的内部或位于分子表面,需经APC加工处理为小分子的多肽片段,再与自身MHC分子结合成复合物后,表达于细胞膜上(B细胞决定簇不一定在膜上),才能与TCR结合。 表13-2 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的特性比较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表位受体 TCR BCR MHC分子 必需 无需 表位性质 线形短肽 天然的多肽、多糖、脂多糖、有机化合物 表位大小 8-12AA (CD8+) 12-17AA(CD4+) 5-15AA、5-7单糖、5-7 核苷酸 表位类型 线形表位 构象表位;线形表位 表位位置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抗原分子表面 半抗原--载体效应 载体效应:在免疫应答中,B细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