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自我小测: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VIP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自我小测: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自我小测: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

自我小测 一、选择题 1.1894年6月2日,日本驻朝鲜代理公使杉村向清政府驻朝鲜任总理通商交涉事务的袁世凯表示:“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乱……我政府必无他意。”日本的真实意图在于(  ) A.为出兵朝鲜寻找时机 B.维护朝鲜政局的稳定 C.镇压朝鲜的农民起义 D.推翻朝鲜政府的统治 2.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战役结束后清军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3.1894年10月,日军占领旅顺。当时有日本人画了这样一幅漫画,画中的清朝官员口被“击溃”,并写上“旅顺口”三字,该官员虽扛着洋枪,但其洋枪、大炮被日军的扫帚把打碎。该画(  ) ①是对中华民族的公开侮辱和挑衅 ②客观上体现出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③反映出日本侵略者的狂妄自大 ④是日本强大国力的真实写照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4.美国史学家阿德勒认为:“主要由于慈禧太后的阻挠,在1894~1895年因朝鲜问题而引起的中日第一次战争中,中国军队显得千疮百孔。”这表明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清朝政府的腐朽无能 B.慈禧太后性格的偏执 C.中国军队战斗力弱小 D.战争主要在国外进行 5.19世纪末,某爱国者根据当时中国的形势绘制了《时局图》(右图)。有人曾为此图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该诗反映出当时(  ) ①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③民族危机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④中国社会各阶层已广泛觉醒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6.针对义和团运动的逐渐兴起,清朝军机大臣刚毅认为:“义民可恃,其术甚神,可以报仇雪耻。”其“报仇雪耻”主要是指(  ) A.利用外国侵略者镇压义和团B.利用义和团进行反封建斗争 C.利用义和团抵制外国侵略者D.利用义和团同外国讨价还价 7.“义和团是一种狂热的、准宗教性质的团体,他们相信自己是刀枪不入的。”义和团的“狂热”主要来自(  ) A.朴素的爱国热情 B.对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 C.知识分子的宣传 D.对清朝政府的正确认识 8.“中国政府不得不支付惩罚性赔款,并且允许外国势力在他们的大使馆以及通往沿海的道路上驻军。”上述状况开始于(  ) A.《南京条约》签订后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次中国之问题,当以何者为基础而成和议乎?大率不外三策:一曰分割其领土,二曰变更其皇统,三曰扶植满洲政府是也……策之最易行者,莫如扶植满洲朝廷。而漫然扶植之,则亦不能绝后来之祸根,故论中国最终之处分,则瓜分之事实无所逃避,而无奈瓜分政策,又不可剧行于今日。 材料二 盖中国数千年在沉睡之中,今大梦将醒,渐有“中国是中国人之中国也”之思想。故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拒外国人为目的者也。虽此次初起,无人材,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非无故也。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竟之志者。 材料三 故今之计,列强当以瓜分为最后之一定目的,而现实当一面设法,顺中国人之感情,使其渐忘其军事思想,而倾服于我欧人,如是则将来所谓“黄祸”者,可以烟消灰尽矣。 ——以上材料均摘自赫德《中国实测论》 请完成: (1)以上言论的发表,其背景和实质是什么? (2)从材料看,赫德认为“瓜分政策,又不可剧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赫德认识到了什么? 一、选择题 1.解析:日本怂恿清政府出兵,实质上是在寻找出兵朝鲜的借口,为控制朝鲜作准备。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相关的地理知识。根据图中日军的进攻方向可判断日军的作战方法是包围清军的舰队,并且围而攻之,再结合地图中的地形可确定,这是日军进攻威海卫的战役。在该战役中,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答案:A 解析:清军在对日战争中节节失利,主要是由于政府的腐朽无能造成的。题目所给的漫画明显夸大了日本的实力,因此,④的叙述错误。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中国的失败是由于“慈禧太后的阻挠”。慈禧太后在当时是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她对战争的阻挠从本质上说是清朝政府腐朽无能的表现。 答案:A 解析: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清政府依然出卖民族利益,因此,④的叙述是不恰当的。 答案:A 解析: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刚毅的“报仇雪耻”正是指利用义和团抵制外国侵略。 答案:C 解析: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背景下,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