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创作是一个国家音乐事业根基”.docVIP

“音乐创作是一个国家音乐事业根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乐创作是一个国家音乐事业根基”

“音乐创作是一个国家音乐事业根基”   10月下旬的一天中午,我在上海见到了陈其钢。握手时,他亲和地微笑,依然是那么的温文尔雅,轻声细语,神态自若,一点都看不出他刚经历了一次丧子的剧痛。此番他是为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专程来沪的,作为这个计划的首席评委,他置个人痛苦于度外,依然马不停蹄、井井有条地全力开展实施工作,实在难能可贵,令人肃然起敬。   一拍即合,首届成功   作为华人作曲家的代表人物,陈其钢声誉卓著,但他更着眼于中国音乐的整体现状与未来,对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环境深感担忧。他说:“现在很多专业院校作曲系的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出路,都跑去为电影电视剧写音乐了。严肃音乐人才的流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音乐创作是一个国家音乐事业的根基,如果中国没有属于自己的高水准原创作品,即便有成千上万享誉世界的演奏家,也只能跟在西方的后面。西方之所以有那么多好的作品长期占据着国际音乐市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早在几百年前便有了委约创作的机制,因而总有源源不断的作品涌现。中国同样需要一种长期稳定的支持音乐创作的机制,这正是国家大剧院推出这项计划的用意所在。”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其钢在与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的交谈中,双方就此观点一拍即合。于是,从2011年开始,国家大剧院正式设立了“青年作曲家计划”,并于同年举办了第一届。首届“青年作曲家计划”向社会公布之后,在海内外音乐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短时间内共收到七十五部音乐作品。经过国内外七位专业评委历时半年的评审和筛选,最终,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五岁的杜薇、刘畅和金秋月三人分别凭借《袅晴丝·惊梦》《花问》和《水墨三帧》三部作品脱颖而出,摘得大奖。此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交响乐团、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与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管弦乐团等国内一线乐团分别对入围和获奖的作品进行了展演。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国家大剧院的沟通与力荐,2012年6月,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中,演奏了杜薇的《袅晴丝·惊梦》,这让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年轻人有??与世界名团携手合作的机会。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据大剧院方面透露,2013年5月,同样极富盛名的德国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也将在指挥大师里卡多·夏伊的执棒下,再次奏响这部被称作“充满新意、别具中国气质”的作品。   与此同时,杜薇等三位首届获奖者还接受了国家大剧院新的委约任务,他们的最新作品将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间被搬上舞台,与广大听众见面。据悉,银奖获得者刘畅已经交上了自己的作品——一首名为《蕙质兰心》的管弦乐作品。陈其钢说,此举表明国家大剧院希望通过“青年作曲家计划”,逐渐积累一批有水准、有分量、有价值的全新音乐作品作为自己的驻院剧目。尽管国家大剧院自开幕以来,已经累积了近十部的委约作品,但大多出自叶小纲、郭文景、徐沛东、陈怡等作曲界“大腕儿”之手。此番另辟蹊径向青年新秀进行委约,不仅会为大剧院带来宝贵的财富,也是对新生代作曲家的推动与支持。   总结第一届“青年作曲家计划”,陈其钢着重谈了两点:一是获奖者中没有在国外留学的学子,他们写的作品太西方化、太技术化,技术只是作曲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真诚的心和中国血脉。二是这项计划的目标不是出精品,而更注重年轻作曲家的潜力和未来的发展空间。所以,陈其钢特别想告诉年轻的参赛者,尽可以放松心态来写,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才华和梦想。   再接再厉,国际关注   根据首届“青年作曲家计划”的组织经验,从今年开始,国家大剧院的该计划正式调整为每两年举办一届,以便让参赛者的创作和评委会的评审在时间上更为宽松。与此同时,参赛选手的范围扩展到符合年龄要求(1972年4月1日以后出生)的全球华人,不限地域,以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参赛。对于参赛作品的界定,主办方相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定所有作品必须为纯粹的原创,作品应为管弦乐队而作,不含协奏曲形式、室内乐形式以及声乐形式,时长为十到十五分钟。   第二届的评委会将延续上届的阵容:中国作曲家陈其钢、郭文景,指挥家陈佐湟、谭利华以及马格纳斯·林伯格(Magnus Lindberg,作曲家)、保罗·梅耶(Paul Mayer,单簧管演奏家、指挥家)、克里斯蒂安·雅尔维(Kristjan Janrvi指挥家)等三位欧洲音乐名家。除这七人之外,今年还会分别从国内和国外再力邀两名重量级评委。   陈其钢解释道,之所以让不同专业的音乐家组成评委会,是为了让评审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而且,音乐作品写在谱子上,只是一度创作,还必须经过指挥和乐队通力合作的二度创作。七位评委平时互不见面、不开会,收到参赛者的谱子后各自打分。到复赛阶段对最后六部作品进行“六选三”时,全部评委才到现场打分,但也只能各打各的分,然后交给大剧院工作人员进行统计,现场统计的名次就是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