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洋教授”中国情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位“洋教授”中国情缘

一位“洋教授”中国情缘   河南大学87岁的“洋教授”吴雪莉是一位传奇人物。她出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65年前跟随中国丈夫踏上了这片国土,也由此开始了异国他乡的人生传奇。岁月流逝,从“金发碧眼”的美人变成“鹤发童颜”的老太太的她,依然有一双澄澈的蓝眼睛,瞳仁中似有虹彩,仿佛容纳了整个海洋……   跟随中国丈夫,颠沛流离来到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位于河南省开封市。2012年8月下旬,在老校区西门的一条老胡同中,顺着曲折的巷子找到了吴雪莉的家。在一栋两层小楼的一间中西合璧的客厅里,87岁的“洋教授”吴雪莉满头银发,老人讲述了她与新中国结缘的一生。   吴雪莉的英文名叫雪莉·伍德(Shiley·Wood)。1925年7月15日,她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的史密斯堡市,父亲是一位外交官。起初,雪莉·伍德家的日子还算殷实,但1930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得他们的咖啡园很快破产,一家人陷入了贫困。雪莉·伍德16岁时就在底特律打了当保姆看孩子等很多份工,后来进工厂干活。那时虽然打工很辛苦,但雪莉·伍德舍不得放弃学业,还是申请了在密歇根州立农学院(现密歇根州立大学)半工半读。早在13岁时,她就读过一本关于中国的儿童读物,讲的是一个重庆小男孩的历险故事。令她没有想到的是,7年后,她将与大洋彼岸那个神秘而古老的国度结下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解情缘。   在密歇根州立农学院,一个叫黄元波的高个子中国留学生,闯进了雪莉·伍德的视线。黄元波出生于广西壮乡,他对这个漂亮、开朗的美国姑娘一见钟情。在那个年代,一个美国女孩和中国男子谈恋爱非常少见。黄元波为追雪莉·伍德,煞费苦心,经常找机会见面,送花、请吃饭。雪莉·伍德感觉黄元波人很好,在一块儿挺有话说。两人相识3个月后,1945年12月25日,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个圣诞节,在圣诞树下,这对异国恋人举行了婚礼。   1946年,雪莉·伍德跟随丈夫横渡太平洋来到上海,那年,她只有21岁。当时,她21岁生日还是在轮船上度过的,她也没有太多伤感,只是对大洋彼岸的这个国家充满了好奇。到了中国,雪莉·伍德也有了伴随自己一生的中国名字———吴雪莉。   两人在上海短暂???整之后,他们来到西安的西北农学院,黄元波受聘为畜牧兽医系主任,吴雪莉被聘为外语系副教授。   来到中国后,吴雪莉才发现了丈夫的“秘密”:“他认识我的时候说自己29岁,结了婚每过一年他就把自己的岁数往上加几岁,最后,他就说自己已35岁了,我这才意识到他整整比我大了14岁。原来他怕娶不到我隐瞒岁数。有什么办法,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呗。”吴雪莉这样用中国俗语给自己解嘲。   1947年5月,他们的长子黄礼民出生。就在吴雪莉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幸福中时,由于局势的动荡,1948年西北农学院停课,黄元波夫妇打点行装四处躲避战乱。后来,他们一家来到了上海,黄元波在南通大学当教授,吴雪莉在一家商业机构当打字员,全家才算从颠沛中暂时安顿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黄元波被调往河南开封主持筹建生物制药厂,吴雪莉随夫带着孩子举家迁往开封,从此这里成了她的第二故乡。吴雪莉说,那时候开封都是平房,没几栋高楼,河南大学的建筑在开封是最好的,她很喜欢这所老校幽深的庭院和古老的建筑,以及充满朝气的学生。1957年,吴雪莉终于满足心愿,在河南大学当了英文外教。金发碧眼的她很引人注目,穿梭于河大中西合璧的教学楼,成为一道风景线。   周恩来总理批准,“洋教授”加入中国籍   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吃饱肚子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吴雪莉家有几个孩子,补贴的粮食不够吃,日子很难。在动荡的年代里,吴雪莉的丈夫黄元波一度被关,吴雪莉只得一个人维持全家的生计。日子虽苦,但吴雪莉是个热心人,大学都不开英语课的年代,不少附近的孩子们在她的熏陶下却能用简单的英语对话。   虽然吴雪莉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国家,她的儿女们却并未因此而少经受磨难。   吴雪莉的6个孩子都赶上了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大儿子是“老三届”,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大女儿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上了当时的河南医学院。小三和小四两个女儿都与大学擦肩而过。只有小五小六赶上了恢复高考,后来考上了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1962年,吴学莉离开美国16年后,突然收到了母亲的消息。   吴雪莉的母亲道逊夫人是世界和平理事会委员,与美国著名进步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好朋友。在斯特朗的引荐下,1962年道逊夫人从莫斯科秘密来到中国,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并第一次与分别多年的女儿、女婿一家团聚。道逊夫人很想念女儿,她对中国、对河南大学印象很好,也想留在这里。在女儿的影响下,两年后,道逊夫人也来到河南大学,成为一名普通的外籍教师。   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多次向道逊夫人发来问候,并亲自函告河南省委及有关部门,要求妥善安排好这位美国专家。吴雪莉说,母亲很喜欢这里朴实的学生和踏实的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