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如何处理人口增地问题.ppt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港府如何处理人口增地问题

港府如何處理人口激增的問題? 房屋問題: 在房屋方面,根據1981年的人口統計數字,香港仍有70萬人住在木屋區,大部分住戶是1976年後逃來香港的難民。 當時香港的居住環境是怎樣的? 過於擠迫 居住環境欠佳 衛生情況欠佳 有火災危險 教育問題: 大量居民湧入香港,令學校數目和學額遠遠供不應求,香港出現嚴重的失學問題。無論在學額、校舍、教師方面,都大量缺乏。 在五十至六十年代,有很多志願團體,在徙置大廈的天台上辦學,令低下層的適齡學童,都有機會接受教育,此類學校被稱為「天台小學」。 早期的天台小學設備相當簡陋,但對於低下層的兒童能接受教育,已經難能可貴。 一間天台小學,攝於1966年。 公屋天台學校 /watch?v=z2S9v1cXxhs 港府因應形勢,在1955年開始推行《小學擴展的七年計劃》,包括建立五間官立小學,大量增加小學學位。 政府隨後在此報告書的基礎上,於1965年6月發表《香港教育政策白皮書》,建議讓80%兒童可以入讀由政府資助的小學,及使約15%的小學畢業生能升讀官立中學、資助中學及若干選定的私立中學。這份報告書奠定了以後十多年的政策走向,即以學位數量為政策發展的目標和以發展由政府資助的學校為主線。 到了1970年,港督戴麟趾於《施政報告》宣布翌年起實施強迫小學義務教育,並制定《入學令》,規定對不送子女上學的家長之刑罰。 麥理浩隨後上任,更致力把普及教育推廣至初中。在1973年,教育委員會發表《教育委員會對香港未來十年內中等教育擴展計劃報告書》,目標在1981年能讓80%少年獲得資助初中學位。期後加快義務教育的步伐,最初在1978年推行九年免費教育。 1986年5月18日 - 郭亞女事件 1986年,有香港傳媒揭發6歲女童郭亞女懷疑被患有精神病的母親幽禁在新界葵涌葵興邨的住所。郭亞女長期被母親困在屋內,從沒有機會上學。 社會福利署接手處理時,經過考慮並由當時署長陳方安生批准之下,決定引用《保護婦孺條例》聯同警方、消防處、民政署和房署破門入屋救出女童。期後,郭亞女被送往竹園兒童院,而其患有精神病的母親被強行送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療。 在增加學額的同時,港府亦提供師訓以配合。在1951年,港府成立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用以培養初中和小學的文憑教師。 至1960年,由於學額擴展,師資培訓也要作出相對的配套,成立柏立基師範專科學校。 方法與措施 於 1980 年 撤 銷 「 抵 壘 政 策 」,實行「即捕即解」 ,遣 送 非 法 入 境 者 回 內 地 。 推行家庭計劃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成立於1936年,前身為「香港優生學會」。1950年正式改組並改名為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家計會肩負起在香港推廣家庭計劃的責任。 家計會宣傳短片 兩個夠晒數 /watch?v=kz7dZSOzJzofeature=related 家計會宣傳短片 家庭計劃、男子有責 總結 為了更準確去統計香港人口,港府分別在1961年和1966年,開始了香港人口普查和中期人口查,這是對香港人口數據統計的過程。香港人口普查是每10年(在逢1的年份)進行一次人口普查,並在兩次人口普查之間(在逢6的年份)進行一次中期人口統計。兩種統計均每10年進行一次。 在取消「抵壘政策」和配合家庭計劃之後,香港的人口穩步增長。港府可按人口,釐定各樣政策,令居民生活安定。 家計會宣傳短片 大家庭小家庭(大家庭篇) /watch?v=z_n5rskFhto 隨著社會改變,港人對生育態度亦有很大的變化。 到八十年代,「兩個夠哂數」的觀念根深柢固,多數家庭只會生兩個;不過到九十年代、甚至今天,很多人只會打算生一個,甚至一個也不生。 如此情況,數十年後人口老化的問題亦迫在眉睫,是香港社會一個棘手問題。 踏入廿一世紀,港府反而要鼓勵生育。 人口增長的改變,是標記著香港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 * 大量內地人士湧入香港,為香港帶來甚麼問題? 經典香港片段 ~ 香港木屋區 1959 蘇絲黃的世界 /watch?v=Lge_NzF3KLc 資料來源:香港天文台 .hk/informtc/no10/wanda/fc31.htm 木屋因颱風吹襲,而被嚴重破壞。 1949:國內內戰,大批難民湧入香港,寮屋數量激增。 1953:九龍石硤尾木屋區大火,超過五萬名居民一夜間失去家園。 中國文化研究所 /0217/html/c18/1205c18.html 七、八十年代的木屋區 Government Records Service .hk/ws/tc/resource/Education/primary_and_secondary_education/Educati

文档评论(0)

jixujianc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