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到现代《赵氏孤儿》当代阐释中情与理转换.docVIP

从传统到现代《赵氏孤儿》当代阐释中情与理转换.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传统到现代《赵氏孤儿》当代阐释中情与理转换

从传统到现代《赵氏孤儿》当代阐释中情与理转换   [摘要]传统戏曲叙事中总是呈现着情感抒发与理性描写的有机组合。科技的进步,外来文化因素的介入,使当代观众的道德价值观念与审美文化心理不同于以往时代。传统戏曲经典向现代转换过程是继承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必然过程。在这一程中,由于时代环境等因素对创作者的影响,总会使已有的情理组合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以传统戏曲经典《赵氏孤儿》为例,阐释它从传统到现代转换过程中情理组合的不同侧面。   [关键词]《赵氏孤儿》;当代阐释;情理转换   《赵氏孤儿》是一个古老的故事,早在《春秋》《左传》《国语》中就有记述,汉代司马迁《史记》使之成为一个完整而充满戏剧性的故事。后代流传多本自《史记》。《赵氏孤儿》搬上舞台成为戏曲是在宋元时代,作者已不可考。今天我们常见的元杂剧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是四折元刊本和五折明刊本。明代有徐元《八义记》,清末有皮黄戏《八义图》,其中与元杂剧情节、人物多有变化。后来,京剧有《搜孤救孤》。20世纪60年代,王雁根据《八义图》和《搜孤救孤》改编成《赵氏孤儿》,由京剧名家马连良、张君秋、谭富英、裘盛荣联合主演,成为前代版本的集大成之作,延续了程婴忠义救孤、公孙杵臼舍命保孤、孤儿大义复仇的传统主题脉络,流传甚广。将程婴舍子救孤、信守诺言、忍辱负重培养孤儿长大成人终报赵氏灭门之仇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饱蕴着中华文化精髓。   在当下时代语境中,如何传承戏曲文化经典,《赵氏孤儿》再一次成为焦点。   2003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林兆华执导、中国国家话剧院田沁鑫执导两台同名话剧《赵氏孤儿》同时上演;河南省豫剧二团新作《程婴救孤》在北京河南戏曲节展演。越剧版《赵氏孤儿》,2007年受邀在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展演。2010年12月,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赵氏孤儿》在全国公映。2011年6月中国大剧院歌剧《赵氏孤儿》公演。   一部优秀作品必然体现一个时代的心理,一个种族的心理。不管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作品,在表现那个时代作家乃至民族的文化心理的时候,总是以丰富而复杂的???与理的交融表现出来。因此也就使得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显现出不同的情理特征。《赵氏孤儿》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过程中,故事叙述中的情与理始终随着时代、作家乃至民族心理发生着微妙的流转。   通常情况下,情多指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也指男女爱情。理指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或事物的规律,是是非得失的标准。那么,在一部文学作品中,情便是抒发、阐释、张扬人物喜怒哀乐内心活动的部分;理是对故事情节、人物、事件合乎事理乃至客观现实的描绘部分。情与理不同形式的组合与交融构成了完整的故事。   在元杂剧中,《赵氏孤儿》人物情节处理的一个突出处就是鉏麑、提弥明、灵辄、公主、韩厥、公孙杵臼毫不犹豫的舍生就死,程婴“年近四旬有五,所生一子,未经满月”,却也毅然舍子。而那赵氏孤儿——程勃(赵武),一旦得知自己的身世,竟不顾20年与屠岸贾“情同父子”,原本要“助贤臣屠岸贾”“扶明主晋灵公”立刻成了“恨只恨屠岸贾那匹夫”,“他他他,把俺一姓戮;我我我,也还他九族屠。”“摘了他斗来大印一颗,剥了他花来簇几套服;把麻绳背绑在将军柱。把铁钳拔出他斓斑舌;把锥子生跳他贼眼珠,把尖刀细剐他浑身肉,把钢锤敲残他骨髓,把钢铡切掉他头颅。”“将那厮钉上木驴推上云阳,休便要断首开膛;直剁的他做一埚儿肉酱,也消不得俺满怀惆怅。”①似乎不近情理,然而这正是元代汉族为主的广大民众对抗异族侵略、英勇捐躯的实际行动以及强烈的复仇心理的真实反映。   与后世如马连良主演京剧程婴为保孤儿免遭不幸的生存智慧不同,元杂剧是屠岸贾主动认下义子,同样是对施暴者强权掠夺的一种潜意识反映。有元一代,民族矛盾尖锐。与“被农耕软化和羊性化的华夏中原民族”②不同,草原民族骁勇善战,凶猛进取,带有野性的征服给中原民族造成了重创。宋代伊始,赵家皇帝便自认为是春秋晋国赵氏的后裔,皇室不断为程婴、公孙杵臼立庙封爵,春秋设祭。因此,元人保孤救孤俨然就是民族危亡时刻救国保种的时代呼声。韩厥们前仆后继便可以看作是一种客观现实。孤儿的切齿痛恨便是一种复仇情怀的大抒发。   2003年,新编豫剧《程婴救孤》在处理屠岸贾逼死公孙杵臼、剑剁程婴之子后,没有元杂剧里“见程婴心似热油浇,泪珠儿不敢对人抛,背地里揾了”;也不是马连良版京剧“屠岸贾下,程婴随下”。而是将为保孤儿不敢做声这一理性描写化作了大段的抒情,程婴一个人留在台上大哭公孙杵臼和儿子惊哥:   哭一声我儿惊哥,我再叫了声我的公孙仁兄啊!   你们惨死贼手,双双丧命,   血染黄土,尸首不整,   我,我肝胆欲碎,叫天不应,   两眼泣血呀,万箭穿胸啊。   惊哥儿,公孙兄啊!   ……   你为保孤丧了命,我程婴绝了后代根,我绝了后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