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宋克书法艺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末明初宋克书法艺术

元末明初宋克书法艺术   明代初年,极度专制的文化政策和“文字狱”的屡兴,使儒士的文化活动受到摧残,许多书家如流星闪烁,书坛不如中后期兴盛。但从书史角度来看,梳理和全面了解明代前期文人书法的发展状况,对于理清元代后期书法和明中叶吴门书派兴起之间的关系,对整体把握元明书法发展的文化脉络多有裨益。   近十几年来,元末明初的书坛引起学者的注意,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较为重要的成果。黄惇先生在《中国书法史·元明卷》中指出,明代前期书家尽管有新朝文化政策的制约,但元末书家的影响仍不能低估,其中尤以康里子山、饶介、危素一脉阵容较强,并强调了明初与元末书家的最初变化,一是来自吴门的宋克,一是来自松江的陈璧和沈度兄弟,这两个地区在整个明代书法的发展中都是重镇。唐锦腾先生在《元末明初吴中书法概论》中则指出,明代中期苏州地区文艺兴盛,于书法一道,吴门书派和松江地区书家的兴起,考其渊源,始于元末明初。肖燕翼先生在《明代书法艺术概论》一文中则指出明初书法双轨前行,即“艺术的自身发展之轨”和“社会历史变迁之轨”,就艺术成就而言,以宋克的艺术成就最高,而此两轨合成导致“台阁体”现象的出现。本文试图讨论元末明初宋克书法成就与影响。   宋克(1327~1387年),字仲温,号南宫生,又号东吴生,书斋名为意可轩①,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宋克生平材料极少,《明史·文苑传》中《王行传》附录后曾对其作描述:   (宋克)伟躯干,博涉书史。少任侠,好学剑走马,家素饶,结客饮博,迨壮,谢酒徒,学兵法,周流无所遇,益以气自豪。张士诚欲罗致之,不就。……杜门染翰,日费十纸,遂以善书名天下。   可以看出,宋克“善书”享名天下,主要在张士诚据吴之后,即其29岁后。高启《南宫生传》②主要记录了宋克在中年之前的生活状况,这是关于宋克生平最详实的记载。宋克少年博涉图书,家素厚藏,为人豪爽坦率,有辩才,常嘉惠寒门。到了壮年时期,见天下大乱,自树功业,学武求志,久之“稍厌事”,阖门在家,辟一室藏历代法书周彝汉砚唐雷氏琴,日游其间以自娱,因患求者众,??自閟,希复执笔,歆慕静退,赋诗见志。高启和宋克均为“北郭十友”中的成员,两人交往甚多,但高启洪武七年(1374年)因撰《上梁文》被腰斩,他去世时,宋克才47岁,《南宫生传》当写于此年之前,因而,高启此传仅仅是宋氏中年前的记录。高启所称宋克的“行凡三变”从“少任侠”—“壮学兵”—“静退”,每变益善,隐默自将,反映其归隐思想的逐渐形成。近人马宗霍曾评:“观高启为南宫生传,克固跅弛,喜任侠者,而其书乃郁郁乎文,殆折节而返于儒邪。”③宋克《两得来书帖》中称自己“艰难颠沛,笔舌奚磬”,“近朋侣皆无,杜门跧伏而已”,这正能表达他壮年流离颠沛后,归隐作书自娱的思想转变。周砥《放歌行赠宋君》称“兰台公子天下奇,心胆岂是他人知”,亦是他心态变化的写照;沈铉《放歌赠宋君仲温》称:“宋君旷荡士,偶服水狂生。銛豪破纸竟何益?按图折御分纵横。”这些都表明宋克在元末明初书家中特有的个性。   宋克一生的活动,元末主要在苏松一带。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载其“国初征为侍书”,未见他载。高启称其为“军咨”,或正与宋克青年尚武有谋相关。明洪武四年(1371年),赴官凤翔同知,其后的踪迹不得而知,亦无作品传世,直到洪武二十年(1387年),也就是他去世的这一年,才有一件临《急就章》的长卷留下,抑或是宋克晚年又回到苏州,仍有创作生涯。总之,在宋克离开了苏州文化圈之后,加上明代初年对文士的残暴政策,使得他晚年几乎无大建树。这种境遇,在明初的苏州文人群体中屡见不鲜。   一、宋克的小楷   元代书家对小楷的兴趣,缘于赵孟頫对魏晋书风的回归,特别是钟王楷书的提倡。传为钟繇的《荐季直表》在元代发现,更加引起学书者对小楷的推重。受赵孟頫影响的赵派书家群体有柯九思、张雨、俞和等人,把赵孟頫平和华雅的小楷变成法度谨严、缜密飞动的风格,对明初书家产生重要影响。明初小楷的盛行,与元代重视小楷的风气密不可分。   元代小楷书风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不同时期对小楷的取法有些变化。从赵孟頫的平和华雅,到张雨的清峻沉雄,再到倪瓒的古媚萧散,反映了元人小楷书风从总体上追踪晋唐书风,到后期开始以钟繇书风为师法对象,并掺入隶意,体现了元人小楷由秀妍到古质的细微变化。宋克的小楷书风也是在这种变化中形成的。   宋克小楷取法于钟繇,都穆《寓意编》说其师法《荐季直表》,王世贞称其“正体颇秀健”,“出《宣示》、《戎辂》、《贺捷表》而失之佻”,顾复《平生壮观》季氏册中载有楷书白纸札云其“楷师贺捷表”,都表明宋克小楷对钟繇的汲取。董其昌在《临钟繇戎辂帖后》称:“国初宋克亦学《戎辂》,因失其意,遂成俗体。”④此论因宋克笔法纯熟,少钟繇之“质朴”,被视为“俗体”,实际上反映了自元代以来小楷书法多效赵氏而形成的弊端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