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保护30年道路回顾与展望.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城保护30年道路回顾与展望

名城保护30年道路回顾与展望   [编者按] 198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2处。至今30年来,先后于1986年与1994年,分批集中公布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5座,2001年至今又陆续增补19座;先后分四批公布和增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00余处。30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名城保护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若干经验。2012年6月至7月,由中国城科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在京共同举办了“纪念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设立三十周年系列活动”。在“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坛”上,相关城市领导及专家纷纷发言,本刊特设专栏,对其内容采摘汇编,刊于本期,以飨读者。   扎实做好新时期名城保护工作   北京市副市长 陈刚   30年来,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有力促进了各地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但在保护工作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要切实保护好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各类文物古迹,仍然面临诸多的矛盾和挑战。比如,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对名城和文物保护带来的持续压力与冲击不断增大,传统发展模式的惯性影响和建设中忽视文化价值的倾向无处不在,打着“文化兴市”的招牌,新的急功近利行为所产生的建设性破坏有可能继续出现,以及深入做好保护工作所面对的来自体制、机制、制度、认识方面的制约,等等。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城乡发展已步入全面转型的阶段,其核心是转变单纯追求GDP增长的传统发展观念,将依靠创新驱动和文化强国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一全面的转型,不仅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也同样对我们在转型发展进程中,切实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文物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发展的新起点,我们要更加牢固地树立通过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精髓来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意识,进一步强化通过历史名城名镇的可持续发展来增强城市文化的软实力。   北京是全??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自1982年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1983年、1992年、2004年的历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都将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与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划内容,逐步形成以文物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基础,以旧城整体保护为重点的保护格局。   多年来,北京市政府坚持以民生为本,不断加大对旧城整体保护与更新。例如,前门、什刹海、南锣鼓巷等地的更新改造,采用试点的方法,探索“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模式,在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方面做了有意义的尝试,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也优化了城市环境。   为提高保护工作层次,2010年10月,正式成立了由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任名誉主任,市长郭金龙任主任,26个部委办局为成员单位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显示了市政府加强名城保护工作的坚定决心。2010年底,完成了《北京市“十二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编制,在挖掘文化内涵、强化内容外延、促进实施保障上,提出了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同全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一样,北京市在深入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历史街区保护、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中,也面临着种种问题与矛盾,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仍任重而道远。   延续名城风貌格局 传承民族历史文化   云南省大理市市长 马忠华   大理市境内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1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10项、州级7项、市级59项。30年来,大理市严格按照“统筹规划、科学管理、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以延续古城风貌格局和城市空间形态为重点,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持续推进文物古迹保护、历史街区和民居建筑风格保护整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各项工作,实现了名城保护与经济、社会、城市发展的共赢。我们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第一,强化宣传,名城保护意识深入人心。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举办专题培训班、制作影像光碟、利用媒体宣传等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条例》、《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提高全体市民对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知名城、爱名城、保护名城的意识深入人心,为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二,统筹规划,名城风貌格局得以延续。我市于1984年6月编制完成《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于1996年8月作了进一步修编完善。2007年6月,大理白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颁布施行《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此后,先后编制完成《大理市喜洲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