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诗歌鉴赏题解题技巧
浅谈诗歌鉴赏题解题技巧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总是存在畏难情绪,笔者通过实际的教学经验谈谈解答诗歌鉴赏题的几个技巧。
[关键词]古典诗词 题目 注解 意象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184-02
在中华历史的文化长河中,古典诗词是晶莹璀璨的一朵浪花;在百花齐放的艺术花园里,古典诗词是大放异彩的一朵奇葩。在语文教学中,它同样是不能忽略的一部分,每个阶段都有它的影子,从《鹅》到《望庐山瀑布》,从《水调歌头#8226; 明月几时有》到《声声慢#8226;寻寻觅觅》,它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再也无法复制的艺术世界,带领学生畅游其间,感受着艺术的美。“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张伟明语)作为检验教育成果的手段之一――高考,自然也包括了对古诗词鉴赏的考查。自1994年起,考查诗词鉴赏,起初只考一首古代诗词鉴赏(3分),后来又增加了现代诗歌鉴赏,题量也从一题增至三题(9分),2002年、2003年,只考古诗鉴赏,题型也由选择题改为简答题(6分)。接下来的这几年题型基本上没有改变,但是命题角度不断变化,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要求逐步提高,难度不断加大。作为一线教学的教师,笔者和大多数同仁一样,感觉“诗歌鉴赏是语文老师心里永远的伤痛”,学生在面对这道题时总是束手无策。笔者从几年来的从师实践中谈谈诗歌鉴赏过程中的浅见。
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最普遍的问题在于面对一个作品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个地方去解决问题,所以找到鉴赏的突破口尤为关键,可以从下面几个地方寻找切入点。
一、看题目
古人说:题目,犹如人的额头,人的眼睛,要想更好地鉴赏文学作品,了解文学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主旨,就要做到认真地阅读。通过阅读理解了题目,就等于了解了诗歌的大意。诗歌的题目可能包含这几种内容:
(一)题目点明内容
我们先来看看一首诗,朱熹的《观书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只看诗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又如前几年的高考试卷中的诗歌,赵师秀的《约客》,交代了诗歌里的事件;元稹的《菊花》、虞世南的《蝉》、刘禹锡的《望洞庭》、雍陶的《题君山》都点明了创作的对象。
(二)题目直见情感
这一点对我们尤为重要,在诗歌鉴赏中,有很多题目是很有意思的,即便我们没有读诗文,也可以大致地看到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如杜甫的《旅夜抒怀》,单看题目,有“旅”,还有“抒”,这就可以直接联想到杜甫的晚年,漂泊异乡,思念亲人,忧国忧民,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只能将这种思想寄予在自己的诗歌中。虽然没有看诗文,但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不言而喻。有的题目则是很直接地表露了作者的感情,比如元稹的《遣悲怀》表明了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是悲伤的。又如2004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第16题朱淑真的一首《秋夜》,题目用两个很简单的字,“秋”“夜”组合在一起,传达出来的是孤寂和离愁。
(三)题目展现思路
有些题目一看便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如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诗歌写的是亲人久别重逢的惊喜及聚散匆匆的感慨,而“见”又“别”正是情感抒发的顺序。又如苏轼的《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题目意为作者来到了赤壁,看到眼前壮丽的景色,想到了当年历史,可见,“先到赤壁后抒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二、看注解
注解是注释某些内容的东西,在诗歌鉴赏中是最值得注意的地方,从命题者的角度来看,他不会无缘无故给你多余的信息,所以要重视注解。虽然它只是短短的一些内容,却是题目的隐性信息,有些介绍写作背景,是在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介绍相关诗句,是告诉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是介绍作者,是在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
比如苏舜钦的《夏意》: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解】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职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这个注解告诉我们作者做此文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