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陶瓷砚滴形式与功能
浅谈陶瓷砚滴形式与功能
摘 要:设计的最初目的是功能的实用性,同时又在实用的基础上以审美为目的。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砚滴各个时代不同形式的造型特点与实用功能的相互关系来论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关系。进而得出在艺术设计中功能与形式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并深刻地影响着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砚滴;形式;功能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053-02
往砚中注水的各种造型的文房小器物中,有单独的进水孔和出水孔,且水流细缓者谓之砚滴。《饮流斋说瓷》:“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曰滴。”砚滴也称水滴、水注、书滴、蟾注等。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
砚滴作为往砚中加水的物件是文房用具中不可或缺的,但由于时代的不同,其造型材质也所不同。但是总体来说它的造型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相互制约,相互融合,相互适应的。由于他本身的功能性、审美性以及受到服务对象的实用性的制约,它既要在形式上达到审美情趣,但同时又不能摆脱实用功能的目的。
一、砚滴的产生溯源
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人无水滴,晨起则磨墨,汁盈砚池,以供一日用,墨尽复磨,故有水盂。”文中所说“古人”语焉不详,但滴晚于盂则是不争之实。最迟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
砚滴的最早记录,见于西汉刘歆编著的《西京杂记》,卷六载:“晋灵公冢甚瑰壮,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为书滴。”砚滴之称,始见于唐。《全唐诗》卷八一九皎然《送裴秀才往会稽山读书》中有“砚滴穿池小”。北宋?聂崇义在《三礼图》中提到:“又有极小者,容一合。铭二十字:‘作司,用遣用归,维之百雩之四方,永之佑福。’恐是盛水砚滴。”
二、砚滴的功用
砚滴是中国古代文房的重要物件之一。其功用比较清楚,即为盛放研墨用液体的文房用具。砚滴的构造并不复杂,主要为器身、进水孔和出水孔三部分,器??盛满水后,使用时先用手指按住一孔,在砚台上一松,器身里的水便会由出水孔流出,一按便停止,控制研墨时水流量的大小极为方便。
关于砚滴的具体用法的文献为数不多。清陈云龙辑《格致镜原》:“鱼砚滴二,皆砚席中,奇玩也。作负蛇而有行势,背为圜空,可以纳水。其一制小兽,如指大,以立背上。皆口衔物若杯状,遇水出,则吐杯中,制作精妙,宛有生意。”
清人胡煦《周易函书别集?篝灯约旨》:“书滴,上下两孔,故可以泄水。此即坎卦上下两阴而中阳流动之义。若使塞其一孔,则一孔不泄,故朱子谓:‘坎塞其下流,则潴而为泽。’泽固停蓄不泄之水也。”
三、历代砚滴的形制沿革与实用功能的相互关系
砚滴的器型多种多样,大体上可分为圆形,方形,多棱形,象生形,异形等。砚滴自汉开始一直沿用至,而历朝历代砚滴的形制并不相同,可以看到不断发展的轨迹。
汉、魏晋至南北朝这一时期砚滴主要以实用功能为主,题材以蟾、龟等古代灵兽较为常见。选取灵兽类为题材是和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及习俗有密切关系的。这段时期的砚滴往往小器见大,风格庄重而有神秘感。
唐代,随着陶瓷艺术的发展与繁荣,砚滴作为陶瓷类中的小型器物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南北各地的许多著名窑口都有生产。这一时期较有特色的砚滴是长沙窑烧制的品种,如酱釉螭形柄砚滴,青瓷绿彩壶形砚滴,这些砚滴形制虽小巧,但别致、丰满,风格端庄的造型形式仍可我们感受到大唐的气派。
宋代由于越来越注重观赏及审美,很多器物在注意实用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器物的形式美,用料考究、作工精良,而又不失其清新质朴的时代特征。砚滴作为文房的主要品种之一,在当时极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这一时期砚滴所选题材也非常注重寓意与内涵,题材主要有人物,兽,瓜果等,其风格雅致,精巧,符合文人欣赏口味,这些砚滴制作工艺都十分精良,功能设计上也很讲究。如吉州窑带吸管彩绘三足罐形砚滴(如图1),它是根据物理学的虹吸现象涉及的,颇具科学性,即用时手指按住吸管孔,让其产生负压,将罐中的水吸起,于砚池中松开手指,水就能流出。这是一件设计和制作,形式与功能统一俱佳的精品。
元代之时,由于青花瓷的产生和发展,在装饰形式上开始出现青花砚滴,这些砚滴出窑出产于景德镇窑,如(如图2)。龙泉窑烧制的砚滴也很新颖别致,有舟形、作俑形、童子牧牛形、鱼形等。鱼形的砚滴,为一只跳跃的鱼形,口为滴,背部有一注水孔。造型别致,鱼身刻纹。通体施以灰青色釉,为元代砚滴中的精细之作。 元代的砚滴风格基本保持文人化的格调。
明代瓷业高度发达,砚滴自是争奇斗妍,在形制上与前代相比也有一些创新和变化。开始出现一些民间的民俗化的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谈翻译“形似和“神似”.doc
- 浅谈群众文化辅导中视唱能力培养.doc
- 浅谈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doc
- 浅谈职业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doc
- 浅谈群文工作者心理素质.doc
- 浅谈老舍民族意识形成及其对创作影响.doc
- 浅谈职业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中重要地位.doc
- 浅谈职校轮滑课中学生心理障碍应对措施.doc
- 浅谈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措施.doc
- 浅谈脚手架搭设中存在问题及搭设技巧.doc
- 半导体材料性能提升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分析报告.docx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政策支持下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扩张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体系构建中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人才培训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内容创作人才需求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区域市场区域剧本市场消费者满意度与市场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竞争态势下的区域合作策略分析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与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docx
- 剧本杀行业剧本创作人才心理素质培养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