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献身山区教育是我不懈的追求最后.doc
献身山区教育?是我不懈的追?求
李邦太
我叫李邦太,今年今年五十?五岁,现在罗山县铁?铺乡九里村教?学点教复式班?。我高中毕业后?,1976年,心中充满着走?出大山的豪情?壮志,正当我相约同?龄人外出谋一?份体面舒适的?工作时,村支书提着旱?烟袋找到我家?,对我说:“小李子,想不想在村里?当老师!我信口答到:听您的。这一答就把我?与教育这一光?荣的事业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九里村?,再也没有离开?过三尺讲台和?山村里的孩子?们。
从青年到中年?,从民办教员到?公办老师,如今我已渡过?了三十余年的?教学生涯,回味近三十年?从教的风雨人?生,虽然清苦,但生活充实;虽然平淡,但问心无愧。每每有客来访?,谈起那些曾在?我的启蒙下走?出大山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的孩子?们和夜深人静?想到我一个普?通教师为社会?作点付出能得?到丰厚回报时?,倍感欣慰和满?足。虽然我至今没?有实现走出大?山的的理想,但我并不遗憾?。今天在这里,借这个机会。我依然向大家?说:献身山区教育?是我无悔的追?求。
(一)以苦为乐
我们九里村在?处两省三县交?界,因九里湖而得?名。讲风景,这里可以说山?青水秀,景色迷人。但讲经济条件?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年代,这里人穷,路不通,十分落后。我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一所学?校,实际上也不算?是真正意义的?九里小学,而是九里村被?九里湖分割开?的黄坡岭教学?点,当时在黄坡岭?教学点上学的?学生始终保持?在60至80?人之间,老师只有4人?,我是其中一位?。由于学生少,只能进行复式?班教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分别合在一?起授课。我主要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一干就是十年?,直到该点取消?,才去了村完全?小学,接着又是十八?个春秋,没有离开那个?闭塞的深山沟?。其间,多次有同志劝?我找领导请求?动一动,说实话,看到有的同志?调到了乡附近?学校,有的进了城,我曾有过走出?大山的念头。凭我的工作经?历和能力,换到一个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并非难事。然而或许我与?学校,与这里的孩子?们有不解之缘?,年复一年,依恋之情怎么?也挥之不去。83年黄坡岭?下伸点学生人?数减少,4个教师调走?了2个,我完全可以趁?此机会调出来?,但我却主动提?出留在了那里?,对此有些人感?到不理解。1989年和?1992年,我们乡教育管?理站领导两次?找我征求意见?,打算调我到中?心小学工作,都被我婉言谢?绝了。2004年秋?,由于小学布局?调整,我校只剩下一?、二年级两个班?,我再次向领导?要求留下来代?复式班。
在教学点工作?的这么多年里?,我面临的困难?很大很多,我的感受也很?多。最大的体会一?是工作忙。我自从参加教?育工作以来,一直都在教学?点教学,而且还是带复?工班,工作任务重,从没有感到过?生活的轻松。在近几年,随着学生生源?的减少,现在的九里小?学,也撤并为教学?点,三个年级共1?7名学生,只有我与另外?一位王老师留?守。教学点“麻雀虽小,五脏六腑齐全?”,各项工作都要?干,既要开会,又要参加培训?;既要组织活动?,又要完成教学?任务;既要护校,也要当炊事员?,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第二个感受是?寂寞,由于要坚持一?天四上班,教师只能吃住?在校,一个星期回一?次家,教学点条件简?陋,无电视,无娱乐设施,学生在校时大?家忙于教学,倒也不觉得,一到夜晚,我们只能聚在?一起,边看书边交谈?,不管谁有一本?书,我们都要一一?看过后,才能让书离开?学校。为了看书,我们想了不少?的点子,向学生借书看?也是常有的事?。除了看书,再有的娱乐方?式就是到校外?散步。1985年,黄坡岭教学点?三四年级与九?里小学合并,整个教学点也?只保留我一名?教师,一到学生放学?后, 我连一个说话?的人也没了,为能呆下去,我时时强烈压?制自己,自己对自己讲?要抗得住压力?,要耐得住寂寞?,就这样,一人硬是支撑?起了一个教学?点,直到1986?年教学点被撤?消,我才算走出了?孤独。第三个感受是?生活苦。几十年来,不管是黄坡岭?教学点还是九?里教学点一直?没有配炊事员?。现在我和王老?师谁最后一节?没有课,谁就负责做饭?。由于学校远离?街镇,无法上街买菜?,我们只好自己?动手种菜,有时也从家里?带一点咸菜,吃饭时放到锅?里热一下,应付了事。有的学生居的?路较远,中午在学校吃?一顿饭,所以我们还要?为学生做一顿?饭。尽管工作量很?重,尽管生活如此?艰苦,可我从没有打?过退堂鼓。有时还倒觉得?生活“有滋有味”。有些调走的同?事见面时说我?“太傻”,我说:“这里确实苦,可我早就习惯?了,真要走了,还真舍不得啊?!”
(二)以人为本
深山区的学生?居住分散,加上山高路险?学生的安全是?所有老师最担?心的事。有的孩子上学?要穿越茂密的?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