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马古镇 闲散旧生活里“故事会”
走马古镇 闲散旧生活里“故事会”
一直知道走马古镇的民间故事,世界闻名。2007年,走马古镇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个从小就喜欢听故事的人,对走马古镇自然是充满好奇:是什么样的一个地方能长出那么多的民间故事?又是什么样的一群人能把故事讲到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呢?于是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我和另一个同样喜欢听故事的朋友,一同前往这个充满了故事与传说的古镇,一探究竟。
清冷小镇,闲散的“旧生活”
乘车至白市驿转车,半个小时后,到达走马镇街上,随便找个人一问,古镇在哪儿,答曰,前面上梯坎就是。抬头一看,一段不长的青石板梯坎,一座老房子,一棵枝繁叶茂的黄桷树,映入眼帘。拾阶而上,便来到走马场的城墙前面,高大恢宏的城墙呈弧形,中间是拱形石门,上书“走马场”三个繁体字,两旁一副对联,左为“现实讲团体关了门即是一家”,右为“入世多迷途由此去方为正路”,字字力道遒劲、寓意深邃,充分体现出走马人的大气。街门旁边的墙上嵌着刻有“中国曲艺之乡”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字样的石碑,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为走马镇的题词的石碑也立于石门前:“黄桷正阳,走马镇一语千言万人心,今古悲欢故事里,明朝尽是听说人”。这些都标示着走马古镇的地位与荣耀。望向门内,一条悠长的青石板路,两排旧时民居,街上行人稀少,似乎有点寂寥。
步入门内,一眼便被左边雄伟的关公武庙戏楼镇住了,这座建于清代的戏楼,如今依然保存完好,戏楼分两层,上面是戏台,下面是茶园,整座戏楼以石柱托底,木料为身,滚筒瓦为盖;凤檐龙柱,雕阁画屏,喷漆涂金,精妙绝伦;龙凤鳞爪,棱角分明;人物举止,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听说以前最热闹的时候,每逢佳节庙会,均有戏班登临。献艺者既有如吴晓雷、陈书舫等川剧名家,又有本镇业余演员。一演数日,愈演愈火,四里八乡乡民云集,长戏短戏场场爆满。而此刻我们只能站在戏楼前的空坝子上,看着空空的戏台,想象着昔日辉煌的景象。戏楼下面的茶园,一些当地居民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喝着茶,有些下棋,有些打牌,??些打麻将,还有些就坐着吹牛,悠闲自得。茶园进门处的柜台上方挂着烫金字体的匾,写着“走马故事会”几个大字,两旁的木匾对联上写着“山歌年年月月唱台上唱坡上唱处处都在唱”,“故事家家户户讲男人讲女人讲娃娃也能讲”,由此可以看出,在走马古镇,山歌和故事早已经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经融进了走马人民的血液中。
踏着青石板向古镇深处前进,这条东西走向的石板街穿镇而过,长约1公里,街两边为依山就势、自由排列、错落有致的商铺店面、民居院落、宫庙建筑,形成一个具有古典韵味的传统街区,留存至今的众多清代民居风貌独特,以穿斗结构为主且有独特的过街楼,是巴蜀民居的典型代表。街上行人稀少,有些冷清,但家家户户门口屋檐下挂着的红灯笼又透着喜气,各式店铺的招牌旗幡,在微风中随风飘摇:茶馆,剃头铺,饭馆,照相馆,粑粑馆,客栈……那些口耳相传的故事,便曾经在这些店铺里流传。在古镇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们,喜欢坐在家门口的屋檐下,有些在摆龙门阵,有的慢悠悠的做着手工活,有小孩三三两两追逐打闹,有人在门口下着棋,夕阳西下,还有人端着碗站在门口一边吃完饭一边和邻居聊天。古镇的生活,也许多年未曾改变过,住在这里的人,每一个都是气定神闲,慢慢悠悠,和都市里的现代化快节奏相比,这里的生活实在是太旧了,却旧得有条不紊,旧得有滋有味。行至古街末端,一棵足有两人环抱那么粗的黄桷树矗立在此,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不知当时是谁将它种下,几百年来,见证着古镇的变迁和传奇。
千年古镇,故事之乡
这座不大的古镇,是从何时开始修建?又是如何发展成了今日的民间故事之乡呢?这一说起来,就是故事。相传,在三国时候,刘备建都成都,赵云镇守江州,即现在的重庆,赵云的府第便在走马岗高家石坝,走马一脚踏三县,便于提兵调将。某日刘备与孔明来此检阅军情,远远看见此处山形似一批奔马,于是孔明给此地取名为走马岗。到了宋代,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成形的驿站。
而走马岗的鼎盛时期则是在明朝中期, 作为重庆到成都必经的第一个驿站,走马岗一脚踏三县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成为当时的陆上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三教九流汇聚之地,也成了巴渝民间文化繁衍传播的温床。商贾旅人从重庆出发至此已是人困马乏,还要翻一座大山才能到达璧山县的来凤驿,走马街与璧山县来凤驿之间大山横亘,越山驿道长约30华里,山上林木荫森,悬崖绝壁,常有虎豹出没,亦为盗匪猖獗之所,故凡由重庆沿驿道东来的客旅,均多在此集结成队,于白天翻越大山西行,众多商贾力夫夜宿走马岗,安顿好马匹,在这古驿站酒足饭饱之后,月亮才升起不到中天。夜未央,难入眠。客商们便不由自主三三俩俩来到茶馆,“相逢何必曾相识”,于是相识的不相识的,当老板的作丘儿的,不论贫穷富有,不分高低贵贱,捧着一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doc VIP
- 川教版(2019)初中信息科技Python编程复习单.docx VIP
- DTII(A)带式输送机计算书(带表1-4)Ver1.2(95版)(2012.12.18).xls VIP
- 医疗器械经营财务管理培训.pptx VIP
- 麻醉前肺功能评估.ppt VIP
-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水平二教案.pdf VIP
- 贵州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pdf VIP
- 博物馆学概论课件:博物馆藏品管理历史、藏品意义与藏品研究.pptx VIP
- 2025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必背法律条文.pdf VIP
- SEO培训课件教学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