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城市意象认知-博论文预答辩.doc

  1. 1、本文档共1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意象认知-博论文预答辩

目录 第一章 导论:城市的观念、形态及其经营 5 1.1 阅读城市:城市的观念、形态和意义 5 1.1.1城市起源与历史 5 1.1.2观念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力 7 1.1.3关于城市:“生活方式”与“定居形态 ” 7 1.1.4 城市发展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的特点和概况 8 1.2本论文的学术取向 10 1.2.1问题的缘起 10 1.2.2 城市空间的认知状态:城市意象 11 1.2.3 城市意象的内涵与地位分析 12 1.3 城市经营的当代意义 15 1.3.1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 15 1.3.2城市经营系统中的城市规划与城市意象 21 1.3.3 基本的理论与方法 26 第二章 意象认知的特点及其意义 36 2.1意象研究综述 36 2.1.1 中国传统学术中的“意象”运用与研究 36 2.1.2西方学术领域的“意象”概念及研究 39 2.1.3 认知与意象 40 2.2 意象认知的基本特征 43 2.2.1“象取于物”——物质性特征 43 2.2.2“象拟于物”——摹拟性特征 45 2.2.3“象征于物”——象征性特征 47 2.3城市意象的基本要素关系 50 2.3.1 意与象的统一 50 2.3.2 情与物的交融 52 第三章 城市总体空间策略 54 3.1 宏观城市环境 54 3.1.1 城市与城市化 54 3.1.2 从区域到城市 55 3.3概念化:宏观层面的意象认知 58 3.3.1意象认知过程的概括性与抽象性 58 3.3.1 宇宙观与中国传统城市选址布局 60 3.3.2 风水:环境认知的综合反映 63 3.3 概念导向的城市总体空间形态策略选择 69 3.4.1 概念的选择 69 3.3.2策略的选择 70 3.3.3 空间概念规划:基于总体认知的战略 71 第四章 城市空间形态的符号化营构 80 4.1城市的中观层次 80 4.1.1 从战略层面到导控层面 80 4.1.2符号化:中观层面的意象认知 80 4.1.3 符码单元及其构成要素 83 4.2 空间形态设计的符码选择 86 4.2.1 广场:民主符码 86 4.2.2 绿化:生态符码 89 4.2.3 城市CBD区:财富符码 91 4.3变项的运用:设计的具体操作 94 4.3.1同一性变项的操作 94 4.3.2构形的变项 95 4.3.3材质变项操作 96 4.3.4位置变项 97 4.3.5联结变项 99 4.3.6程度变项 100 第五章 城市形象的观念取向 102 5.1从意象到意义 102 5.1.1 意义的产生 102 5.1.2语言学的意义表述结构 103 5.1.3城市意象的表达层与内容层 105 5.2 城市意象的观念操控结构 106 5.2.1 意象认知的层次 106 5.2.2 三系统结构 108 5.2.3 正向结构——意义操控结构 108 5.2.4 逆向结构——意义解读结构 110 5.3 城市形象的观念价值关联 111 5.3.1 与权力及主导意识形态的关联 111 5.3.2 与精英文化的关联 114 5.3.3 与大众文化的关联 117 第六章 大众传播与城市品牌 121 6.1 关于大众传播 122 6.1.1问题的引出 122 6.1.2传播过程的理论 123 6.2 媒介传播的特点 125 6.2.1“译码”及“编码” 125 6.2.2非语境化:意义的传播变化 128 6.2.3簇状投射:意象的传播密度 129 6.2.4城市意象的文化空间占领:受关注程度 130 6.3 城市品牌的媒介特征 131 6.3.1城市品牌的形成 131 6.3.2城市品牌的结构 133 6.3.3城市品牌的意义 135 6.3.4 地域性、关联性和有效性。 136 6.3.5城市品牌的推广策略 137 第七章 面向认知对象的管理机制 144 7.1认知的层次 144 7.1.1 认知的过程与意象的形成 144 7.1.2 意象认知层次的特点 145 7.1.3 从认知层次理论看城市规划中对意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147 7.2 管理的四个层次 148 7.2.1 意象认知的管理实现 148 7.2.2 城市规划管理的过程与意象管理层次 149 7.2.3 公众参与——市民意象的实现方式 150 7.3 面向认知对象的管理策略 154 7.3.1 政府的角色转换 154 7.3.2 规划师的角色转换 154 7.3.3 面向政府的管理 155 7.3.4 面向市场的管理 156 7.3.5 面向社会公众的管理 157 第八章 城市意象化经营的规划管理实现 159 ——以广州市为例 159 8.1 城市总体战略概念规划 159 8.1.1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概念规划 159 8.2 广州城市形象的经营 15

文档评论(0)

linjuanr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