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复习辅导与测试试题: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综合检测2 Wor版含解析.docVIP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复习辅导与测试试题: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综合检测2 Wor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复习辅导与测试试题: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综合检测2 Wor版含解析

专题综合检测(二)   [单独成册]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7·山西太原二模)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四民分业论”,即“士农工商”四种身份的人分开居住,分别培养。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这一做法(  ) A.提高了工匠社会地位 B.促进了手工技术发展 C.固化了社会阶层等级 D.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选B。据题干可知, 管仲的做法是让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互讨论工事,交流经验,能促进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故选B项。“四民分业论”、“士农工商”四种身份的人分开居住说明工匠地位处于第三点,社会地位较低,故A项错误;将四民分开居住可以固化社会阶层等级,但仅反映材料一层信息,片面,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提出,故D项错误。 2.(2017·四川成都二次诊断)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三十多位大商人立传,并提出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的原则。据此可知,司马迁(  ) A.赞同汉武帝的商业政策 B.反对逐利致富的社会风气 C.强调商业发展顺其自然 D.颠覆了儒家推崇的义利观 解析:选C。材料中司马迁提出根据不同商人的类型采取不同的原则,说明其并非完全赞同汉武帝的“重农抑商”的政策,故A项错误,故选C项。材料未提及汉朝的社会风气及司马氏对其态度,故B项错误;司马迁认为应当采取恰当的方式对商人和商业进行引导,而非颠覆儒家义利观,故D项错误。 3.(2017·福建质量检测)南北朝时期,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隋唐时期,城隍职掌又增加了雨旱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这说明(  ) A.儒教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B.城隍崇拜扩大了部分行政职能 C.官府借助城隍信仰加强统治 D.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信仰空间 解析:选D。根据题干中从南北朝时期城隍的职能到隋唐时期城隍职能的增加,故选D项。魏晋时期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冲击的原因是佛教、道教的盛行和儒家思想自身的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与行政职能无关,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是借助儒家思想来巩固统治,并非城隍信仰,同时并未牵涉官府行为,故C项错误。 4.(2017·山东济宁二模)据《全唐文》载,歙州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置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由此可见唐代(  ) A.经济重心已经呈现南移的趋势 B.某些经济作物已出现专业化生产 C.经济作物种植已主导农业生产 D.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传播到江南 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置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可以得出唐代某些经济作物已经出现专业化生产,故选B项。 5.(2017·内蒙古包头一模)南宋政府曾三令五申禁止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围湖造田之风,但这些政令如一纸空文。太湖流域“涝则水增溢不已,旱则无灌溉之利”。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田垦种成本低且收益大 B.吏治败坏使政府职能降低 C.赋税的繁重加重民众负担 D.人口压力使人地矛盾尖锐 解析:选D。据题干可知,随着南宋政权的建立,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彻底南移,加之人口的不断南迁和自然增长,日益严峻的人口压力使得人们不得不向田要粮,因而围湖造田的现象屡禁不止,也给自然环境带来空前的压力,故选D项。 6.(2017·宁夏银川质检)元朝实行匠籍制度(匠户沦为国家奴隶),明政府规定“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不愿者,仍旧当班”。这表明当时工匠(  ) A.从封建徭役中得以解放 B.摆脱了官府对其人身控制 C.封建义务由力役变银差 D.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 解析:选C。据题干,元朝匠户沦为国家奴隶,明代工匠可以纳银代服役, 说明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变化,故选C项。 7.(2017·山西考前适应性测试)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产品卖出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这一现象(  ) A.反映了庄园经济的盛行 B.表明租佃关系日益普遍 C.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说明农业技术趋于成熟 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信息“果树、蔬菜”“产品卖出”,可判断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故选C项。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与题干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他们之间是雇佣关系,并非租佃关系,故B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农业收入的增加是农业技术趋于成熟的结果,故D项错误。 8.(2017·山东潍坊二模)长期以来,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