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帝亲王的合葬祔葬与从葬.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代皇帝亲王的合葬祔葬与从葬

明早期王与王妃夫妻合葬于同一墓室之例有湘献王陵(建文初薨)、肃庄王(永乐十七年薨)陵、梁庄王(正统六年薨)陵等。 湘献王朱柏因被人告发谋反,建文初阖宫自焚而死,成祖即位后的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1402年)建衣冠冢,除王及王妃吴氏外,并葬王女郡主衣冠,该墓平面呈“工”字形,有7个墓室,规模不大但结构特殊。 梁庄王玄宫后室合葬者为卒于景泰二年(1451年)的王继妃魏氏,正中石砌棺床为梁庄王,其西侧砖砌棺床为魏妃,添修接砌的迹象十分明显,该墓原是按单人葬而非双人合葬的设计修筑的;梁庄王元配王妃纪氏另起坟园于王陵附近。 天顺二年(1458年)奏准:“王或妃有先故者,并造其圹,后葬者止令所在官司起倩夫匠开圹安葬;继妃则附葬其旁,同一享堂,不许另造”。这个合葬令是为节省营造王陵开支的一个重要举措。藩王与王妃同墓合葬目前已知有3种不同的形式: 第一种是夫妻二棺或三棺并葬于玄宫后室的棺床上,如益端王(嘉靖十八年薨)陵;益庄王(嘉靖三十五年薨)陵等。 第二种形式是同一墓室、但后室分隔为两个、三个墓室或棺室,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实例有蜀昭王(正德三年薨)陵、德庄王(正德十二年薨)陵等。 第三种形式是异墓室毗连合葬,如1997年底发掘的成都锦江区琉璃乡潘家沟村之蜀某王陵,主墓室居中,墓主身份不详,两侧分别为王妃史氏、次妃某氏,这实际是同坟异穴的形式。 C、夫妻妾多人合葬 夫妻妾多人合葬于同一多室墓,和明代早期亲王亦用妃嫔殉葬之制有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三月,秦愍王朱樉死,两名王妃殉葬;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三月,晋恭王朱棡死,亦用人殉。夫妻多人合葬墓,已知实例有郢靖王(永乐十二年薨)陵、周定王(永乐二十二年薨)陵及其诸妃合葬墓等。周定王王陵在河南禹州市,早年被盗。该墓有前后两个主墓室,前室左右各有2个侧室;后室正中有棺位,其后另有4个小墓室,至少应为一王与八妃合葬。王墓西南方的诸妃合葬墓平面为圆形,正中为中心柱,其外为一周甬道,甬道外周18等分,正东为甬道一条通向墓外,其余为17个单体墓室,开门各朝向中心柱。 在英宗遗诏废止人殉以前,宫妃殉葬在明朝皇宫和各王府中是普遍存在的。此后直到明朝晚期,虽然不再有强制性的人殉,但宫嫔自尽殉夫之事在各藩王府中仍偶有发生,朝廷则例予旌表。 天顺二年合葬令是明代藩王陵墓制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界标,以此为标志,王陵墓室的结构有些发生了变化;而天顺八年英宗禁止人殉遗诏的公布,也促成了藩王墓埋葬制度的变化。天顺成化之际是明代藩王葬制变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三、子孙从葬及其位次 明代皇陵和部分藩王陵实行陵区制,若干座陵墓集中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在这个范围内,祖陵或首陵占据了风水最佳的位置,而子孙陵墓的规模一般比较小,居于从属的地位,主从尊卑位次分明。 明朝皇陵的陵区制肇端于洪武时期。太祖预营寿域于京城东郊锺山之阳,懿文皇太子以太祖命安葬在孝陵之东,俗称“东陵”,从陵墓位次上继续肯定了他的皇嗣地位。明成祖靖难夺位,改变了皇室统系,预先把皇陵选择到了旧封地北京附近,成祖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之下,如按南京孝陵-东陵之制,仁宗应该卜葬于长陵之东,可能是因为长陵东旁不远处有山沟相隔,山水形势不甚有利,乃葬于长陵迤西,而后景帝杭皇后、英宗、宪宗依次而葬,从诸陵址所在山势来看,献陵在皇山一岭、景帝废陵旧址在皇山二岭、裕陵在石门山、茂陵在宝山,均为天寿山支脉,自东而西,一字雁翅排开,诸帝辈分越小其陵墓距离长陵越远,形成一个不成文的定制。泰陵西南的武宗康陵,距天寿山主峰更远,为迁就山势形局,陵宫为朝东偏南。此后诸陵多已不能取大致朝南之向。明朝早中期只有宣宗之景陵卜建于长陵以东,隔山沟相望;其南及东南与天寿山不相联属的十八道岭等处,后来依次建成世宗永陵和熹宗德陵。 从总体上看,十三陵中的各陵的主从关系很明显,其排列方式是昭穆和鱼贯制并用。长、献、景三陵仍可看作是昭穆制,英宗至武宗四代则是典型的鱼贯葬。这是一种习惯,各陵卜选首先还要考虑局部风水得宜。 明代分藩在外皇子墓葬的分布,分为同藩诸亲王同兆域和同藩诸亲王异兆域两种形态。其中诸王同兆域和昌平十三陵情况相似,即某藩始封王及其子孙嗣王若干代毗邻而葬于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内,最典型的是湖北武昌龙泉镇楚藩八代九位亲王同一兆域。此外,按照地方志记载、并经现场调查可以基本确认的还有甘肃榆中的肃藩诸王陵、宁夏同心韦州镇的庆藩诸王墓、河南南阳北郊紫山的唐藩诸王陵、山东长清青崖山德藩诸王陵,以及广西桂林东郊尧山的靖江王墓群等,与武昌楚藩诸王陵情况相似。 楚藩诸王陵在今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始封楚昭王朱桢寝园建于龙泉山主峰――天马峰之下,其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自昭王陵西折向西南为石蓬峰、观音堂山等山,往东北则依次降为龙泉二、三、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