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应激相关障碍和司法精神病学.ppt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应激相关障碍和司法精神病学.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应激相关障碍和司法精神病学

应激相关障碍与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王士清 概 述—1 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竟争剧烈,导致应激相关障碍的发生率增多; 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引发法律问题而提出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在民事案件中,最终是赔偿问题。 概 述—2 重复鉴定原因: 1.多种客观因素影响及鉴定人主观认识的差异。 2. 社会舆论的关注,社会影响面较大。 概 述—3 矛盾焦点:1、诊断问题 2、应激原强度的界定 3、因果关系的评定 4、获益心理在疾病中的作用 诊 断 问 题 常用有三种名称:反应性精神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 和应激相关障碍。应激是二十世纪50年代以后的名称, 在现代分类中较为常用。有学者认为心因性精神障碍的 涵义较广,除反因性外还包括神经症;反因性在北欧、德国 和前苏联比较确认。我国CCMD—3把癔症、应激相关障 碍、神经症同归于一个疾病范围。 司法鉴定中的诊断问题 目前基本上根据CCMD—3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实际工作时笼统使用应激相关障碍这个诊断有难度。 建议: (1)保留反因性精神障碍之诊断名称。 (2)当与神经症难以鉴别时,不妨使用心因性精神障 碍之诊断。 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急性: 1.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为直接原因; 2.立刻起病(1小时之内),病程短暂; 3.精神症状以妄想、严重情感障碍为主,内容与 应激原密切相关; 4.预后良好。 种类:反应性木僵、反应性朦胧状态、反应性兴奋状态。 2、慢性:精神刺激相对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发病不仅取决于精神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也取决于患者的个体素质及对当时环境的主观态度。 种类与表现: 反应性抑郁症:以严重的情绪为主,伴焦虑。 反应性妄想症:以妄想为主,伴幻觉;内容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 拘禁性精神病:是拘禁状态下发生的反应性精神病,轻者称拘禁 反应,不属于精神病性。 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该类型的精神刺激强度不一,可能很强烈,也 可能一般,内在素质在发病中起着不同程度作用,病 程长短不一定,但精神异常状态未达到精神病程度。 1、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是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值得一提的是,精神症状特点主要环绕不良体验的神经症样表现,未达到精神病程度。 主要几中表现:( CCMD-3 ) (1)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梦境、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 反复回想; (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3)持续的回避; (4)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5)对未来失去信心。少数病人可有人格改变或神经症病史等附加因素。 2、适应障碍:轻度的烦恼状态及情绪失调,常影响到社会功能,但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有明显的精神刺激,患者的人格起重要作用。主要表现: (1)焦虑性适应障碍:重要的是病程标准指出:“应激因素消除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 (2)抑郁心境的适应障碍:常见成年人,以抑郁心境为主,但症状比重度抑郁轻。 (3)品行异常的适应障碍:多见青少年。 3、情绪反应:持续时间取决于精神因素、人格特点。 4、神经症性反应:需与神经症鉴别。 诊断中需注意问题 1、诊断原则:Jasper的诊断原则已被广泛接受和采用。 ①事件的发生与精神症状出现必须有时间上的密切联系; ②精神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 ③产生精神障碍必须具有一定意义,如为了逃避或防御,或为了满足愿望等; ④精神症状内容必须反映精神刺激特点; ⑤精神症状随精神刺激的消除而消退。 2、如何把握诊断: (1)强烈的精神创伤导致症状已达到精神病程度,用反应性精神病之诊断。好处是法定能力评定时较易统一认识。 (2)人格缺陷不突出,刺激一般强度,症状未达到精神病程度,鉴定诊断为无精神病,可以在鉴定书的分析意见中说明存在的一些情绪症状和神经症症状;或诊断情绪反应,同时说明不属于精神病。 (3)鉴定书的分析意见中要充分反映该案例的精神状态特点和性质,并提请办案人员与以重视。 3、 因果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