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源调查 水生生物测选点 水环境保护课件.pptVIP

水污染源调查 水生生物测选点 水环境保护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污染源调查 水生生物测选点 水环境保护课件

1.3 水污染源调查 一 水生生物监测选点 1.水生生物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⑴ 断面布点的代表性 (2) 断面布点的整体性 (3) 与水化学监测断面布点的一致性 (4) 断面布点的经济性 (5) 断面布点的连续性 (6) 布点方法 a 污流 上中下 b 湖泊水源 二 监测项目、频率 请看下表 1. 采样器(人工基质法) (1) 载玻片挂片法(硅藻计法); (2) 聚脂薄膜; (3) 聚氨酯泡沫塑料法(即PFU法)。 (1) 载玻片挂片法(硅藻计法) 插片框前后 有挡板、 固定浮子、 载玻片、 重锤、 尼龙绳等。 (2) 聚脂簿膜采样器 1.厚:0.25毫米; 2.剪成长方状 3.按4×40厘米 2. 采 样 方 法 1.为10-15cm; 2.放置时间一般为9-14d。 3.使用聚酯簿膜时,应设在没有漩涡的位置。 3. 样 品 处 理 (1)载玻片用刀片将载玻片上4×15cm所着生生物全部刮到盛有蒸馏水的玻璃瓶中; (2)剪取聚脂膜4×15cm; (3)再用蒸馏水将基质冲洗多次, 3. 样 品 处 理 (4)用鲁哥氏液(100m1样品加1.5m1)或甲醛(100m1样品加甲醛4m1)固定,贴上标签; (5)带回实验室,置沉淀器内沉淀定24h ,弃去上清液。 4 . 种类鉴定和计数 (1)定性鉴定 (1)定性鉴定 定性样品:在显微镜下进行种类鉴定,一般鉴定到属; 优势种和常见种应鉴定到种和变种,硅藻必须先制片,后进行鉴定。 4 . 种类鉴定和计数 (1)定性鉴定 (2)定量计数 摇匀30ml的定量样品,吸管吸取0.1ml于0.1ml的计数框。 (3)盖上盖玻片,视藻类密度大小,一般计算10行,优势种类的个体数在100以上。 (4)计算方法: 将定量计算中所记录的各种类的个体数,用下列计算公式换称为cm2基质上着生藻类的个体数: C1.· L· ni Ni =___________ 着 生 藻 类 C2· R·N·S Ni——单位面积中藻类和个体数(个/cm2) C1——标本定容水数量(ml) C2——实际计数的标本数量 L——藻类计数框每边的长(um) C1.· L· ni Ni =__________ 着 生 藻 类 C2· R·N·S R——计数的行数 H—视野中平行线间的距离(um) ni——实际计数的1种藻类个体数 s 刮取基质的总面积(cm2) 着生原生动物 ni Ni= s Ni——单位面积1种原生动物的个体数(个/cm2); ni——在显微镜中数的1属(种)的个体数: S——观察的实际人工基质的面积(cm2) 底栖动物和水草 底栖生物野外采样记录 日期 地点 名称 水深 流速 底质地质 溶氧 透明度 电导率 水色 总硬度 水温 采样名称及方法 ?周围环境情况 ?采样单位及采样人 水草池的面积设计公式 Ls= Q·co-(Q-E)·_Ce S ·t ·1000 Ls=面积(池的)CODg/m2日 Co-静水 Ce----出水 Q-----容量、体积 S-----池面积m2 T-----停留时间 E------蒸发量L/(d亩) 四 调查结果及分析 1.浮游生物结果表达 2. 着生生物种类,数量统计及成果表达。 3.底栖动物种类数量统计及成果表达 4.底栖动物野外采集记录 5.水生维管束植物生物量测定结果 6.水生高等植物野外采集记录 五、供参考用的评价标准 六、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六类两级”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 环境标准物质标准、 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两级是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 制订环境质量标准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是: (1)保证居民不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 (2)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 (3)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影响。 (4)对自然环境无劣化作用。 我国已发布的环境质量标准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82) (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 代替GB 3838–83) (3)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82) (4)渔业水质标准(TJ 35–79) (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8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