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学课苯并(α)芘对食品的污.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卫生学课苯并(α)芘对食品的污

五、有毒化学物质食物中毒 有毒化学物质食物中毒包括金属、非金属、农药、亚硝酸盐和其他化学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 毒物来源主要是污染,混入和误食,其发生虽属偶然,但后果较严重。 如砷中毒、锌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农药中毒等。 1、亚硝酸盐中毒 中毒原因:蔬菜中常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如果存放温度较高,在细菌及酶的作用下,亚硝酸盐含量增高,当开始变质腐烂时,亚硝酸盐含量迅速增高。 中毒症状:组织缺氧,并有头昏、呕吐、腹泻等症状。重要者可出现昏迷、痉挛和惊厥,常死于呼吸衰竭。 中毒机理:亚硝酸盐可使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的能力,造成组织缺氧。 预防措施 : 蔬菜注意保鲜防止腐烂。煮熟的蔬菜不宜在高温下长时间存放。 腌菜必须腌透,至少腌制半个月以上再行食用。 肉、鱼类制品在加工中,如必须使用硝酸盐、亚硝酸盐时,应按规定的使用范围和剂量。 五、苯并(α)芘对食品的污染 1、化学性质 苯并(α)芘(简称B(α)P),又称3,4苯并芘,是由五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之一;是多环芳烃中研究最多的一种重要的食品污染物。多环芳烃是各种有机物如煤、柴油、原油、汽油及香烟燃烧不完全而来。 2、B(α)P的毒性 主要为致癌性,是一种强致癌物质。 2、食品中B(α)P的来源及 状况 食品在烘烤或熏制时直接受到污染; 食品成分在烹调加工时经高温热解或热聚所形成,这是食品中的 主要来源; 农作物从环境中吸收B(α)P; 食品加工中受机油、包装材料等的污染; 3、防止B(α)P在食品中污染及其去毒措施 (1)改进食品加工方式 研制新型发烟器 研制无烟熏制法 粮油作物收割后不准在柏油马路等脱粒或翻晒,以免沥青污染 防止润滑油污染食品 (2)综合治理“三废” (3)去毒 除去产品表面的烟油和烤焦部分 氧化吸附 碾磨加工及稀释 六、二垩英对食品的污染 1、化学结构 是一类含有氯代含氧三环的芳烃化合物,包括多氯代二苯并二垩英、多氯代二苯并呋喃和多氯联苯,归在一起统称为二垩英类化合物(DTCs)。 2、理化性质 具有亲脂性而不溶于水,可通过脂质发生转移和生物富集; 热稳定性高,加热到800℃才分解,要大量破坏时需超过1000 ℃ ; 低挥发性,可在地面上持续存在; 在环境中具有高稳定性,平均半衰期为9年。 3、毒性 剧毒物、强致癌物,具有急性毒性,造成肝损伤、生殖毒性、致畸性、免疫毒性、内分泌代谢紊乱等。 其毒性是通过芳香烃受体诱导基因表达,改变激酶活性,改变蛋白质功能等而起作用。 4、污染来源 是氯元素与有机物一起加热的产物,主要来源是垃圾焚烧,特别是含氯废弃物的焚烧可产生大量的二垩英。 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 纸包装材料的迁移 意外事故 第五节 食物中毒 一、概念和分类 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各种“有毒食物”而引起的以急性过程为主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1、食物产生中毒性的原因 某些致病性微生物污染食品并急剧繁殖,以致食品中存有大量活菌或产生大量毒素。 有毒化学物质混入食品并达到能引起急性中毒的剂量。 食品本身含有毒成份而加工、烹调方法不当,未能将其除去。 食品在贮存过程中,由于贮藏条件不当而产生了有毒物质。 因摄入有毒成分的某些动植物,这些动植物起着毒素的转移与富集作用。 某些外形与食物相似,而实际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被作为食物误食而引起中毒。 2、食物中毒的特征 突然发生、来势急骤,发病曲线呈现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的趋势。 潜伏期短而集中,一般在24或48小时以内,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并有急性胃肠炎的症状。 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种有毒食物的人群,一旦停止食用这种食物,发病立即停止。 发病率高,但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一般无传病流行时的余波。 3、食物中毒的分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 有毒动物中毒 有毒植物中毒 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有毒化学物质中毒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般可分为三类: 毒素型:由细菌毒素引起,无发热而有急性胃肠炎症状 感染型:由大量活菌引起,有发热和急性胃肠炎症状; 混合型:两种协同作用 三、有毒动植物中毒 1、河豚鱼中毒 中毒原因:河豚鱼中的有毒物质称为河豚毒素,属已知的小分子量,毒性最强的非蛋白质的神经毒素。该毒素0.5mg能毒死一个体重70公斤的人。 中毒症状 :河豚毒素中毒为神经型食物中毒,重症者因呼吸衰竭窒息致死。 预防措施:新鲜河豚鱼去掉内脏、头和皮后,肌肉经反复冲洗,加入2%碳酸钠处理24h,然后用清水洗净,可使其毒性降至对人无害程度。 2、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中毒原因:青皮红肉的鱼类肌肉中组氨酸含量较高,当受到富含组氨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