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十章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关系
(二) 中日直接投资取得积极进展 日本不仅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且其在对华直接投资国家中也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对华投资始于1979年,当时仅为1400万美元;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升,但增速缓慢;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华投资开始大幅增长。 2013年,日本在对中国内地投资中名列第二,仅次于中国香港地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也纷纷登陆日本列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 中日政府间资金合作成果显著 二、中日经贸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日贸易摩擦有不断加剧之势 日本对中国产品实施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中国威胁论”有碍中日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 (一)中日贸易摩擦有不断加剧之势 近年来日本贸易保护主义日盛,不断制造贸易摩擦。打破了长期以来两国共同酿造的比较和谐的经贸关系,导致近两年来的合作进程明显滞后,使双方经济利益受均到很大损失。 两国应通过建立多方位、多层次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增进双方的沟通和交流,深入挖掘潜在的互补性,寻找利益共同点,扩大合作领域,尽可能减少和避免摩擦,为中日经贸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二)日本对中国产品实施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日本的《食品卫生法》、《植物防疫法》、《家畜传染病预防法》等对来自境外的农产品、畜产品及食品实行严格的检疫、防疫制度,成为阻碍我国农产品等进入日本市场的一道不低的门槛。 日本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中国产品进口,已经偏离了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目标,具有明显的贸易保护色彩,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原则。这将有碍于中日两国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中国威胁论”有碍中日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 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形成强烈反差,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国内相关利益群体鼓吹“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不仅导致近年中日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经济上的“中国威胁论” 与政治问题相互作用,将是影响中日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三、发展中日经贸关系的原则 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和经济合作关系。1978年在中日联合声明基础上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用法律形式巩固了两国经贸关系的政治基础。 2005年4月,胡锦涛同志出席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的亚非峰会时会见小泉首相,就发展中日关系提出5点主张:严格遵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 2007年4月,温家宝同志应邀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与安倍晋三首相举行会谈,发表《中日联合新闻公报》。2008年5月,胡锦涛同志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这是中日间第四个政治文件。双方还发表了《中日两国政府关于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联合新闻公报》,确定了当前落实联合声明的70项具体举措。 二、中国与东盟的直接投资 (一) 东盟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二) 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 (一) 东盟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东盟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我国进行投资,80年代后半期投资数额逐年增长,1997年前后达到高峰。但随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东盟国家对华投资的增长趋势出现逆转,2007年实际对华投资额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随后东盟各国对华直接投资开始步入快速增长期。 东盟国家中,新加坡对中国投资规模最大。2014年新加坡对中国直接投资额达到58.27亿美元,投资规模仅次于中国香港地区,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大外资来源国。 (二) 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施“走出去” 战略,发展对外投资,中国在东盟的投资呈现出稳步增加的趋势。2002年11月4日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同时也给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带来了一个广阔的区域性市场。 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累计投资476亿美元。中国在东盟各国的投资分布不均衡,投资主要集中在新加坡、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和老挝五国,占投资总额的82%。其他五国仅占18%。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和基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景 (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和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浪潮,区域性的多边贸易自由化迅速发展。 中国在区域贸易安排方面相对落后,其他区域一体化组织发展带来的贸易内部化对中国出口市场已形成冲击。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由此产生的巨大进口需求,将为东盟提供巨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合作机遇。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其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是双方经济和政治双赢的安排。 1. 政治基础 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初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得到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天然气勘探项目安全评估报告.docx
- ANSYS_Workbench_Mesh网格划分(自己总结).pdf VIP
- 麻醉学之全身麻醉.ppt VIP
- 纳米酶研究进展.pptx VIP
- Ansys15.workbench网格划分教程.pdf VIP
- 光伏项目倒送电启动方案.docx VIP
- 铁路货装值班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附答案).doc VIP
- (高清版)G-B∕T 37523-2019 风电场气象观测资料审核、插补与订正技术规范.pdf VIP
- 华东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实验二抗氧化剂实验方案苹果汁.docx VIP
- 铁路货装值班员(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参考试题(附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