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及作文评讲
一、?叙事类材料作文材料类型 根据材料中的涉及的人物、对象、事件等关键要素,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单一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第二类多个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第三类,多则材料,多个人物、多个对象对多个事件。二、?立意方法详解 第一类,单一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人(或一类人),一个对象(事或物),只讲述一个故事。故事有起因、经过和结局。这类故事或来源于现实生活,时政新闻,或来源于寓言故事。出题者的目的就是让考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比较深刻的认识。具体方法有四步:第一步,概括事件;第二步,抓关键句;第三步,由溯因;第四步,探究深意。
2013年高考江苏卷作文材料。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第一步,概括事件:探险人员在山洞中点燃蜡烛,发现大量大蝴蝶,虽然住呼吸,放慢脚步,但数日后再去则发现蝴蝶已退到山洞深处。 第二步,抓关键句: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第三步,由过溯因。大蝴蝶为何会退到山洞的深处?虽然探险者出于对蝴蝶的爱护而离开但蝴蝶还是对人类不信任。 第四步,探究深意。从以上三步,故事关键、因果都已经渐渐清晰,是要反映人与环境的问题,人与自然的问题。所以可以立意为:对自然应有人文大爱,关爱自然哪怕是微小的蝴蝶,给他们生存空间;保护小生灵,保护生态资源;倡导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如果不从这么四步出发,有些同学可能就会抓住“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来立意为人类懂得关爱动物。或者抓住“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立意为细节影响大局,细节决定成败等。这些立意都是没有抓住整个事件的关键核心。
.第二类多个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在一则材料中出现多类人物,他们的观点、行为等不同。主体事件只有一个。具体做法为:第一步找出有效对象。第二步,概括有效对象的行为。第三步,分析其行为所体现的内涵并分对象立意。 例:2006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第一步,本材料涉及哪些对象?哪些是主要的?通读材料发现有乌鸦、牧羊人、小孩、老鹰、小羊;分析后发现老鹰和小羊不是主要对象。 第二步,这些主要对象都有哪些行为(抓关键句)①乌鸦:模仿老鹰抓小羊,结果被牧羊人抓住。②牧羊人:对乌鸦行为进行评价:它是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③孩子:说乌鸦也很可爱。 第三步,分析行为的内涵并分对象立意。①乌鸦;要自知之明,正确认识自己;②牧羊人:不能盲目机械模仿、照搬;③孩子:敢于尝试,拼命追求理想的精神。这类材料分析,只有通过分对象立意,才能准确把握,并确定出自己最佳立意角度。
3.多则材料多个故事对同一主题材料中出现多则材料,粗略一看发现,材料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内容很庞杂。需要采用的方法是第一步,概括每则材料故事梗概,别一提的是,很多考生总认为这个步骤是多余的,其实概括主要故事的过程就是把握核心人物和事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自然的把那些无关东西去掉,让立意能切中而不偏颇。第二步,寻找异同,认真对比两则材料,看看有什么异同点。第三步,由果溯因。 2011年重庆卷
材料一: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2009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33年间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