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年代 工农业生产总值 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56年 66年 十年探索时期: 是探索就会 有成功, 有挫折。 年代 工农业生产总值 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66年 76年 十年文革动乱:国民经济曲折 三、中共八大(1956)——良好开端 (1)背景: 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是中共探索 初步成果。 ① 改造即将完成和 制度建立。 ②中共开始破除对苏迷信,积极探索建设道路。 (2)内容: (3)意义: ① 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 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国的总任务 ③ 确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探索 与 失误 中共八大 时间:1956年 内容:主要矛盾 + 主要任务 意义: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指导思想: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 表现: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和大规模 影响:导致严重经济困难(1959 — 1961.) 国民经济的调整 内容: “八字方针” 结果:1965年基本完成 国民经济的劫难 “左”倾扩展到经济领域,损失惨重 1971年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1973年经济复苏 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迅速回升 “批邓”后形势陷入混乱 9、“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10、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开始于 A、1949 B、1956 C、1966 D、1978 C B 11、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2、文革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A、经济机构处于瘫痪 B、国民经济严重滑坡 C、经济取得一定的成就 D、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和制度被废除 13.下列四幅图表中,最准确地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 C 备课资料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组织农民成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按照农业方式实现合作化 政策: 形式: “和平赎买” 公私合营 (具有决定意义) (重点,最具特色)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意义: 途径: 途径: 农民土地所有制(土改)——土地公有制 3)、三大改造(1953——1956) * 过渡时期概念:从建国到三大改造完成 * * * * 第4周 星期一 总节次8 2014年3月3日 1978年 1949年 1956年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改革开放新时代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稻堆堆得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 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1956) 1、背景:国民经济的恢复(阅读) 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化三改造 2、指导方针: 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1956) 半殖半封社会 1840 1949 1956 社义社会 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1949—1956)总路线: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三大改造 3、一五计划(1953——1957) 1)背景: 落后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2)内容: 时间: 1953年起 方针: 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 ①重工业基础差 ②增强综合国力 (国防)的需要 ③苏联经验 成就: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3)意义: 开始改变我国的工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