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docVIP

2018高考语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高考语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

2018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向1 综合鉴赏诗歌内容 继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后,古代诗歌阅读部分在题型方面出现了新的形式,体现在: 1.由原来的两个主观题形式变成一个主观题和一个多项选择题。其中多选题为五个选项,要求考生选出其中“正确”或“不正确”的两项。各选项的设置侧重于从综合鉴赏的角度设题,就是说这道选择题可能既涉及考查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也会涉及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情感态度、锤炼字句等鉴别和赏析能力。预计2018年依然会延续这种新形式。 2.主观简答题由主要考查手法、情感等大多有序可循、有套路可讲的题目,转变为更加注重考查鉴赏评价能力。预计2018年依然会延续这种出题模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BE 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要求考生选出对整首诗的赏析的“不恰当的两项”,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的三套诗卷均采用了这种命题形式。从各选项的设置看,有涉及内容理解的,如A、B、D选项,有涉及作者情感态度的,如A、D选项,有涉及表现手法的,如B项,体现为出综合命题的趋向,这是一种新变化和新趋势,在备战2018年高考中,考生必须要注重这种命题的新形式,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对综合鉴赏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考向2 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既包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也包括融入作者思想感情的景物形象,其中概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的特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命题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意象、意境的分析概括等。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 (1)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赏析人物形象的作用。如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4题中的第15小题,即“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2)概括景物形象特点,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如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I第8题,即“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概括画面、意境内容,赏析画面、意境特色。如2017年高考天津卷第14题中的第(1)小题,即“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预计2018年高考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题中,对景物形象的赏析仍然是考查的重中之重。考生复习备考时,要注重把握常见的景物体现的形象特征,牢记鉴赏形象的相关术语,注重把握景象体现的情感、营造的意境等。 【样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来看,苏辙又即将远赴契丹,面对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襟!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征,目的是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特征、人物的相关事迹的分析鉴赏能力等。古典诗歌体现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以下几类: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