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第三章 活断层与地震工程地质的研究.ppt

工程地质学第三章 活断层与地震工程地质的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1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地质学第三章 活断层与地震工程地质的研究

地形突起处 山梁地带 六、震区抗震原则及措施 (一)场地选择原则 1. 避开活断层 2. 尽可能避开具有强烈振动效应和地面效应的地段 3. 避开不稳定斜坡地段 4. 尽可能避开孤立地区、地下水埋深浅的地区 (二)持力层和基础方案的选择 1. 地基的持力层以基岩或硬土为好,避免以高压缩性及液化土层作持力层; 2. 采用整体性和刚性较强的筏板基础和箱形基础,砌置深度应大一些,以防发震时倾斜 3.同一建筑的基础,不宜跨越在性质显著不同或厚度变化很大的地基土上。 (二)地震区抗震设计原则和建筑物防震、抗震措施 平面形状以简单方整为好,否则应在转折处或层数变化处留抗震缝; 地震区的高层建筑及高耸的构筑物,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国内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筒式结构,都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木架结构和砖混承重墙结构房屋,抗震性能差。其抗震措施,一是要提高砌墙灰浆的强度,二是要在每层楼间以拉接钢筋和圈梁等补强措施使楼板与墙体之间的整体性的整体性加强。 * * * * * * (2)水坝应考虑两种情况: 只考虑水平地震力作用时, 在水平与铅直地震力共同作用时, 2. 动力分析法 实际情况:① 建筑物与地面所受到的加速度并不一致。 ② 建筑物的震动破坏,除了受到最大加速度的影响外,还与振动持续时间、振动周期以及建筑物的结构特性有关。故广泛用动力分析法考虑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结构特点、地震历时等因素。 a. 简化反应谱 b.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 a.简化反应谱法 认为建筑为一个质点系弹性体M,其振动性能由自振周期和阻尼比决定,要考查在受到不同时刻的地震加速度a0后,建筑所表现的加速度a的大小。 质点受振动后的性能可建立微分方程,该方程中包括了质点a及地面a0,解方程时,按简化的办法输入一次地震的不同时刻的a0,得到一系列amax值,得到一个特定T、阻尼下反应谱曲线。 给amax标准化,定义动力系数?,物理含义是质点对a0的放大倍数。 不同阻尼比时的加速度反应谱 卓越周期 特征周期:由于地表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 择放大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 大得尤为明显而突出,使地震记录图上的这种波记录 得多而好,这种周期即为该岩土体的特征周期,也叫 卓越周期。 近震远震示意图 地震影响系数:表示单质点系弹性结构在地震作用下 的最大加速度反应与重力加速度比值的统计平均值, 即: 烈 度 6 7 8 9 0.04 0.08 0.16 0.32 设计反应谱 抗震设计中所采用的反应谱应是建筑物在其使用期限内可能经受的地震作用的预测结果。根据255个地震记录统计分析结果,《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给出了设计反应谱。 应用: (a) 设计时不一定进行动力分析计算,直接根据T,Tg查a。 (b) 等效静力分析方法: 式中: 为地震影响系数 2. 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 弹塑性体变形总值不仅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大,而且还随反复加载的次数增加而增大。同理,给出结构遭遇强震进入弹塑性变形阶段以后,强震持续时间越长,结构的累加变形也就越大。所以,对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计算,要同时考虑地震波的频谱特性(振幅大小,周期长短)及强震持续时间。这样计算才能把地震过程中结构受到地震作用的大小及反复次数多少等影响因素体现出来。这就需要对结构进行弹塑性变形时程分析。 映秀牛眠沟高速远程离散元数值模型 地震水平和数值加速度时程曲线 t=1.60s t=7.00s t=21.00s t=15.00s t=42.00s t=309.2s 地面破坏效应 地面破裂效应 地基基底效应 地震断层 地面裂缝 沉降 砂土液化 地基滑移 地面破裂效应 地震时断层错断及地面裂缝引起的建筑物破坏。强烈地震均会出现。 与断层活动方式、震源深、M 、覆盖层厚等有关。 (1)断裂活动就可能产生地表断裂。 (2)与上部土层厚有关。 临界厚度 — 土层剪损应变临界值,硬土5%,软土10%。 D —下部断裂错动垂直位移(m),一般3m。 一般覆盖层30-50m以上很少出现地表断裂。 (3)M7.2级几乎都产生,M=6级、震源10-30Km时,很少产生。 地基效应 强烈震动作用下,土体较大变形移动,使地基承载力下降或丧失,由此造成建筑物的破坏。 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