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经学史上的意义-以老子继承《易经》思想为例-国立彰化师范大学.docVIP

《老子》在经学史上的意义-以老子继承《易经》思想为例-国立彰化师范大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子》在經學史上的意義 -以《老子》對《易經》思想的繼承為例 陳 育 民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班 一、問題之提出 據司馬遷《史記?老子列傳》的記載,老子曾任東周王朝「守藏室之史」,若用今天的話來說,即是國家圖書館的館長。因此,老子當然會對古代典籍能有一定的認識,並且不難想見他會直接將這些上古流傳下來的智慧,一同鎔鑄到其所著書中。由於今天我們在《老子》中已發現有不少章句,與「五經」的內容之間出現極相似之處,故筆者以為在這種情況之下,老子也可以有傳經之功,因為他與「五經」的思想之間,已產生了傳承的意義。試看老子說:「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史,是謂道紀」,由此即可看出老子也曾明白表示過自己和古代思想是確有繼承之關係。 而筆者今只打算選擇「五經」中之《易經》來作一初步探討,希望可藉此一窺老子對上古思想的繼承。以下就嘗試言之。 二、《老子》對《易經》思想的繼承 首先,杜而未先生曾對《易經》和《老子》中的語句進行對比研究,他指出《易經》中的許多卦名如「兌」、「丰」、「損」、「益」、「復」、「泰」、「觀」、「隨」、「渙」等等,都在《老子》中出現過,並且許多詞的用法相同、甚至類似。例如說,〈節〉卦初九爻辭作「不出戶庭,無咎。」而《老子?四十七章》作:「不出戶,知天下。」〈訟〉卦九四爻辭作「復即命,渝,安貞吉。」而《老子?十六章》作:「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這即是文句上的相似。 又,《易經》六十四卦的卦形中,有五十六卦都以對反為順序,從這種兩兩相對的關係,我們已可看出《易經》的作者對於對立面轉化之思維,已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朱伯昆先生就曾說:「《周易》的卦爻辭講到許多對立的事物。就卦名說,有乾坤,泰否,損益,既濟、未濟等。就社會地位說,有王君,大人、小人,夫婦,丈夫、小子等。就生活遭遇說,有吉凶、得喪、利不利等。」而此種兩兩對立的觀念,在《老子》書中也是俯拾即是,諸如「同異」、「無有」、「難易」、「長短」、「高下」、「前後」、「美醜」、「虛實」、「弱強」、「動靜」、「天地」、「開闔」、「榮辱」、「古今」、「清濁」、「彎直」、「敝新」、「多少」、「靜躁」、「輕重」、「雌雄」、「左右」、「吉凶」、「歙張」、「廢興」、「厚薄」、「貴賤」、「存亡」、「陰陽」、「禍福」、「正反」等等。今據陳鼓應先生的統計,《老子》中有多達85對以上的對反概念。 陳鼓應先生還說:「就《易經》和《老子》作比較,我們亦可見出兩者在某些重要的哲學觀念上由未顯題化到顯題化的聯繫。舉其要者,例如由《易經》的〈觀〉、〈復〉發展到老子的『觀復』;由《易經》的〈損〉、〈益〉發展到老子的『為道日損,為學日益。』」尹振環先生也說:「老子雖不曾重覆《易經》裡的話,但卻有許多類似的思想。」而《老子》一書中類似《易經》思想的有,僅舉數例如下: 〈豫〉卦六二爻辭作「介于石,不終日,貞吉。」而《老子?二十三章》作:「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老子?七十六章》作:「堅強者,死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因此,《易經》和《老子》都同樣說明了堅強的東西不會長久之道理。《老子?三十九章》又說:「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看來二者同樣強調「復」的重要性。 〈謙〉卦六二爻辭說:「鳴謙,貞吉」,這是對「謙虛」的推崇。而《老子?二十二章》說:「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與神明居,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關尹、老聃聞其風而悅之因此,老子顯然是在接受古之道術的基礎上,以建構其學說。 而本文即在於考察《老子》和《易經》內容之間的相似處,進而提出《老子》和「五經」之間本有繼承的關係,因為由上已可知,在現存的《易經》一書中,已找出不少老子思想的原型。 總之,由《老子》一書中處處皆可見有不少章句,與《易經》內容之間出現極相似之處,故筆者以為老子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有傳經之功,因為他與「五經」的思想之間,已產生了傳承的意義,而這應該也能在經學史中寫上一筆才是。 見〔漢〕司馬遷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1年《四部備要?史部》據武英殿本校刊),卷63,頁1下。 見高亨:《老子正詁》(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96年),頁162。又,蔡明先生曾對老子任圖書館館長與館中的藏書有一簡潔之說明,他說:「藏書的內容廣闊,種類繁雜:有《三墳》、《五典》、《八索》、《沈丘》、《陰符》、《祁昭人》、《河圗》、《湘書》;《周易》、《周禮》、《樂》、《刑》、《軍志》、《建言》、《左傳》、《尚書》;還有伊尹、太公、晏嬰、叔向、師曠、子產、王孫賈的著作;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周公、管仲的言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