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25乡愁里的余光中.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80125乡愁里的余光中

乡愁里的余光中 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姚红利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一首《乡愁》使年少的我记住了余光中先生,这位“乡愁诗人”。先生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是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先生曾说过自己的诗和作品,“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确实,先生早年留学海外,作品也大多偏向西洋文学,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先生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80年代后,先生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他也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这一首《乡愁》是先生四十多岁时写下的,据说当时只用了二十几分钟就完成了创作,可谓一气呵成。这样的文思泉涌,先生淡然解释说是几十年感情沉淀的结果,我内心很是钦佩。从诗中我看到了先生对亲情、爱情、爱国情的感悟:与妻子分隔的想念,对已故母亲的思念,以及希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拳拳爱国之心。 其实,对于诗歌散文我并没有太多的鉴赏细胞,有时纯粹是出于对作者个人魅力的痴迷。我仍然记得那时朗读这一首《乡愁》时,我心里是很受震撼的,为了诗中浓浓的思乡情,也为了那直白的笔触,确确实实让我有了共鸣。那一句“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那么直白地让我们看到了亲人已埋黄土的无奈与对已故之人的无尽思念。 想起来,那时可能更多地将视线投入到思念远方母亲的游子乡愁上,每读一回就能感受到在外离家对母亲对亲人的挂念,因而也会时刻提醒自己要在亲人们健在时多尽孝道。那时我也记下了另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得不说正是这首乡愁诗让我衍生了这样的觉悟,在我年少时就教我要珍惜。 再深思一番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传统美德却在不断弱化。比方说,子女回家陪陪父母家人的时间不断缩水,夫妻之间的举案齐眉也在演化为现代版的游击战,等等。我们很难想象上个世纪或更久以前人们的生活,通过纪录片或许可以窥探一二,但是,时代确实是大有不同了。在发展繁荣的背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正是这些文明的演变,才使得我们有了更多生存的印记。我想念的是那些纯朴的愿望,那些诗人们赞颂的珍惜与善良,我向往一切美好能更加合理地存在着,不被扭曲或误解,这个社会能真正的在太阳底下运作,达到理想中的和谐安宁。 我很感激年少时就有幸读到了余老先生的这一首诗,并且一直在努力学着感恩与珍惜。不禁回想先生的经历,童年在大陆度过,少年时迁居香港后到台湾,此期间与诗友创立了“蓝星”诗社,随后赴美进修,之后回国走上了台湾的教育事业之路。一路走来,令我感动的是先生与妻子范我存女士的那份平淡的爱情。与很多历史情节相似,先生娶了患有当时大众普遍不看好的肺病的表妹,两人患难与共,相互扶持,现在已经养育了四位漂亮有成就的女儿。 事实上,先生搞文学创作常常闭门不出,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妻子安排妥当的。40多年了,范女士总是骄傲的介绍先生,她说诗人丈夫是她的重心,其他的琐事都是小事。而先生在认定了表妹后也努力尽着丈夫的责任,爱护,疼惜,倾听。这样的生活也能在先生的诗中得以体会,如《那天下午》里写道:看你的唇,看你的眼睛,把下午看成永恒。 我看到了这样细水长流的爱情,欢喜,感动。而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先生也是个“艺术上的多情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这首《乡愁》体现了浓浓的乡愁情,是先生乡愁诗中的经典之作。先生最长运用的一种意象是莲,既是美的体现,同时也是其对佛教纯净的向往,更是其对自己的一种坚持,希望同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 我敬佩这样的情操,也深为其乡愁的体会所感动。 长大后再来读这首《乡愁》,除了对亲情爱情的了解,我也开始正视海峡两岸盼统一的爱国情。一直以来,台湾问题都是中华儿女的心结,余光中先生在诗中也透露着这样的忧国情怀。如《当我死时》:当我死时,葬我,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