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孔疝》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闭孔疝》ppt课件

治疗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内侧耻骨肌与内收长肌间做纵形切口,或疝块凸起处作垂直切口。切开阔筋膜,暴露内收长肌,并拉向内侧;将耻骨肌拉向外侧,必要时可离断其耻骨附着处一部分,即可显露疝囊。切开疝囊底部,仔细检查内容物,若有肠坏死则改行剖腹手术,若无肠坏死则将肠管还纳腹腔。疝囊处理同上。将耻骨肌与相对的骨膜缝合数针以修补闭孔管。缝合伤口,不放引流。 4.经腹股沟径路手术 切口入路类似于腹股沟疝或股疝的经腹股沟部手术。 治疗 按纤维方向切开腹外斜肌腱膜直至腹股沟管外环后,将圆韧带(或精索)及联合腱牵拉向内上方,切开腹股沟管后壁组织至腹膜,向头侧推开腹膜,经腹膜外暴露闭孔,显露疝囊。将疝囊和疝内容物一并游离出闭孔管,切开疝囊,检查肠管生机,状态良好,还纳入腹腔。若有坏死,则应经腹切除肠管。贯穿结扎疝颈部,切除疝囊。用粗丝线间断修补闭孔管,缝合伤口。 经腹股沟径路的缺点为手术野狭小,显露欠佳,解剖困难或有肠坏死时需另加切口。 治疗 5.腹腔镜下闭孔疝修补手术 Haith(1998)复习了文献报道的8例腹腔镜下闭孔疝修补手术,并对1例有35年病史的老年女性闭孔疝病人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做了修补手术,取得了较好疗效。 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名词解释 内脏经过髋骨闭孔突出于股三角区的疝。多见于老年妇女。主要表现为,闭孔神经受压而引起的股部和膝关节疼痛、麻木和异常感觉,易误诊为膝关节炎。直肠和阴道指诊时,可在其侧壁处触及肿块。疝内容物多为小肠。 发病原因 1.局部薄弱 闭孔管为闭孔疝的发生提供了潜在的通道,但并非一定发生疝只有局部组织薄弱如闭孔外肌破裂向尾侧移位或闭孔膜异常薄弱等在腹内压的作用下,才有可能形成疝其疝囊可直接通过破裂闭孔外肌突出或在闭孔外肌上方,同闭孔神经和闭孔血管一同穿出闭孔内口亦可在闭孔外肌下方突出。 2.盆底组织退变 组织退变导致生理性盆筋膜松弛盆底肌肉萎缩等有关。 3.闭孔管宽大 多见于女性病人,这与女性闭孔管较男性宽大平直有关生理上,由于多次妊娠腹内压增加,亦可造成女性会阴过于松弛且宽大 发病原因 4.腹内压增高 导致腹内压增高的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咳嗽习惯性便秘等 闭孔疝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obturator hernia 类别 普通外科/疝/骨盆疝 ICD号 Q79.8 概述 腹腔内脏器经过髋骨闭孔管突出于股三角区者,称闭孔疝。闭孔管是一纤维骨性管道,长2~3cm,向前、内、下方斜行。管的上面是由耻骨上下面的闭孔沟所构成,下面由盆腔肌膜与覆于闭孔内肌上缘之闭孔膜二者连接所形成。闭孔膜是一纤维腱膜,其纤维呈不规则交叉排列,分外膜及内膜,内口(盆腔口)有腹膜及腹膜外组织覆盖,外口开口于内收长肌、股动脉与耻骨所形成的三角区。闭孔管内有闭孔神经及闭孔动静脉通过达大腿内侧,故有疝脱出时,常有闭孔神经受压症状。 流行病学 本病临床罕见,国外学者总结15年间疝修补15098例,其中仅有8例11个闭孔疝,占同期疝修补的0.073%;国内林言箴(1974~1983)总结腹外疝治疗995例,其中闭孔疝仅5例,约占腹外疝总数的0.5%;李沛辉(1977~1994)报道腹外疝1182例中,有闭孔疝14例,占总数的1.18%。闭孔疝多见于老年体格瘦弱者,以70~80岁为高发年龄,尤其多见于经产和多产老年妇女,国外报道,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6。李经伦等收集国内文献报道(1963~1996)的闭孔疝44例,其中男女比例为1∶10,发病年龄49~87岁。 流行病学 闭孔疝内容物多为小肠,是肠梗阻的少见病因之一。Rogers(1960)复习文献报道的3000例机械性小肠梗阻中,有12例因闭孔疝引起,占0.4%。 病因 病因 这可能与老年人组织退变导致生理性盆筋膜松弛、盆底肌肉萎缩等有关。 3.闭孔管宽大 闭孔疝女性病人多见,这与女性闭孔管较男性宽大、平直有关。生理上由于多次妊娠、腹内压增加,亦可造成女性会阴过于松弛且宽大。 4.消瘦 多病体弱、营养不良、消瘦,以及任何消耗性疾病均可导致闭孔内口失去腹膜外脂肪组织的衬垫保护,覆盖其上方的腹膜易凹陷而形成疝囊。 5.腹内压增高 导致腹内压增高的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咳嗽、习惯性便秘等。 发病机制 1.形成过程 闭孔疝的形成分为3个阶段: ①闭孔处出现腹膜外脂肪。②出现浅的腹膜凹陷,并逐渐加深形成疝囊。③疝囊为内容物所充满。 闭孔疝的疝内容物主要是小肠,嵌入闭孔管内的可以是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