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室会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再认识课件
1.《2011ACCF/AHA/SCAI PCI指南》对于PCI术后应用阿司匹林的描述是:____B___单选 A.服用阿司匹林不少于5年 B.应终身服用阿司匹林 C.PCI术后,无阿司匹林过敏或出血风险增加者应服用阿司匹林162-325mg/d,裸金属支架至少持续1月,西罗莫司洗脱支架至少持续3月,紫杉醇洗脱支架至少持续6月,之后给予阿司匹林75-162mg/d维持治疗 D.80岁之前应服用阿司匹林 2.2011ACCF/AHA CABG指南对CABG术前患者应用阿司匹林的描述是: A 单选 A.术前应服用阿司匹林100-325mg/d B.术前停用阿司匹林至少7天 C.术前停用阿司匹林至少5天 D.术前服用阿司匹林50mg/d 3.对于2011ESC年会公布的PURE研究,以下描述哪些是错误的:C 单选 A.PURE研究是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中,评估城市和农村地区的CVD人群使用重要的二级预防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或ARBs以及他汀类药物)的情况。 B.PURE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CVD二级预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二级预防药物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使用率较低。 C.我国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率与比南美、中东等国家要高。 D.我国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率与北美、欧洲等国家差距比较大。 拜阿司匹灵简要处方(4) 【贮藏】密封、在25℃以下保存。 【包装】铝塑包装。30片/盒 【有效期】60个月 【执行标准】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进口药品注册证号】【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生产企业】Bayer S.p.A. 【修改日期】2011年03月14日 详细处方资料请参阅药品说明书 小 结 血小板活化--炎症--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核心机制 阿司匹林多效性可显著降低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 阿司匹林具有坚实的循证证据及众多指南推荐 心脑血管疾病中高危人群(10年心血管风险>6-10%)应尽早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医生发送参与答题发送短信至短信平台,编辑短信: 会议编号,医生姓名,医生职称,答案序号 医生职称分:住院、主治、副主任、主任、其他 如发送“3140,李明,主治,BAC” (指令说明:短信内容需要用逗号分隔,答案序号不分大小写) 会后短信互动 短信平台客服电话移动用户发送指令到106581881827 联通、电信用户发送指令谢谢各位老师 各位老师上午/中午/下午好,感谢各位老师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拜阿司匹灵的科室会。 下面我将就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给各位老师做一介绍。 *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疾病。预计2010、2015、2025及2030年中国年龄35至84岁的男性和女性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及冠心病的事件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表现。 *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 1.Circulation 2002, 106:1282-1287 2. Chin Med J 2006;119(21):1808-1814 3. J Cardiovasc Pharmacol Therapeut 8(1):61-69, 2003 4. Circulation. 1998;97:716-720 5.Heart Vessels (2011) 26:267–273 6. Clin. Cardiol. 24, 705-709 (2001) 7.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04) 143, 159–165 8. Jpn Heart J 2003; 44: 21-29 9.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4;127:1814-1815 10.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0, 20:860-865 11. Clinical Hemorheology and Microcirculation 39 (2008) 385–389 12. Circulation 2000, 102:2124-2130 13.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2009) 36, 162–168 * 那么动脉粥样硬化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呢?很多研究显示,在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等)的作用下,血小板激活释放出炎症因子,使血管内皮受损,进而出现泡沫细胞沉积,粥样斑块形成,最终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Figure 1. Mechanisms by which activated platele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