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原话语特点举例
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区的城市居民所通用的方言,是20世纪后逐渐形成的,在太原本地土话的基础上受到外来移民及普通话推广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新方言。相较并州片其他地区,太原话与普通话的差异要小许多,外地人容易听懂。 侯精一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 》 《晋语入声韵母的区别性特征及晋语区的分区》 崔容 《太原方言新派老派的语音差异》 太原话 语音特点举例 太原话为晋语区的代表方言,有入声且分阴阳,平声不分阴阳,老派中文白异读现象较多,古全浊声母字今白读不论平仄全不送气,有较多的连读变调现象,与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官话方言有较大不同,反倒与南方地区有很多相似之处。 太原话,其调值接近西北方言中的关中话,这种调值分布在晋中(如太原、平遥)、晋东北(如大同)、察哈尔(如张家口)和绥远东部(如归绥,现呼和浩特)。 入声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声调,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入声已经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不复存在。而在汉语的一些其他方言以及汉藏语系的一些其他语言则仍能找到入声的踪迹。 太原话的入声并没有以/-p/、/-t/、/-k/尾作结尾,而是将古时这三个尾的字统统归入了/-?/尾,这个国际音标符号表示的是气流突然阻塞而造成的发音中止,在这个音叫作“喉塞音”。 因为太原话中入声字发音时喉塞音尾的存在,入声字在晋语中的发音就比其他非入声字的发音要显得短促了许多。 可以尝试用太原话读一读以下几字,就可以判断你的母语是否有入声了: 一,七,八,十,黑,白,吃,喝,不 下面一首唐诗,如果用普通话读,是不押韵的,但是用太原话读,就是押运的。 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景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声母目前太原话有声母21个(包含零声母)。韵母太原话有基本韵母36个。 古上声全浊今归为去声,古上声全清及次浊仍读上声,古入声全清及次浊今归为阴入,古入声全浊归为阳入。近年来阳入调有并入阴入调的趋势,且入声字有按照普通话归派入其他声调的趋势。 太原话在连续变调时产生一个新的声调:阴阳入45 十 七 具 告 是 走 人 工 例字 54 2 45 53 11 太原话调值 阳入 阴入 阳去 阴去 阳上 阴上 阳平 阴平 太原话调类名称 51 214 35 55 普通话调值 去声 上声 阳平 阴平 普通话调类名称 太原话有较复杂的连读变调规律: 平声 + 平声:叠字:11+35 (平声+上声) 例:星星→星姓,箱箱→箱象 平声 + 平声:非叠字:原调 例:歌词 上声 + 上声:叠字:53+11 (上声+平声) 例:婶婶→婶申,小小→小消 上声 + 上声:非叠字:11+53 (平声+上声) 例:表演→标演,有瘾→优瘾 上声 + 阳入:11+54 (平声+阳入) 去声 + 去声:叠字:35+53(去声+上声) 去声 + 去声:非叠字:11+35(平声+去声) 阴入 + 平声:54+11(阳入+平声) 阴入 + 上声:35+53(阴阳入+上声) 阴入 + 阴入:叠字:21+35(阴入+阴阳入) 阴入 + 阴入:非叠字:偏正、动宾 54+21(阳入+阴入) 阴入 + 阳入:35+54(阴阳入+阳入) 阳入 + 上声:35+53(阴阳入+上声) 阳入 + 阳入:叠字:54+21(阳入+阴入) 阳入 + 阳入:非叠字:35+54(阴阳入+阳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