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祖”最澄情缘乌伤 义乌是日本茶文化源头之一
“茶祖”最澄情缘乌伤 义乌是日本茶文化源头之一
翻开丝绸之路的历史,也是中国茶叶对外交流的历史,丝绸之路又被茶业界奉为“丝茶之路”,茶叶元素构成了丝绸之路永恒的旋律。
如今的义乌,是新丝绸之路的起始点,而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声,虽已在岁月流逝中渐行渐远,但穿过时光隧道,掸却历史尘埃,依然能循着蛛丝马迹,探访到一些历史新的节点,仔细分析,我们发现义乌还是古代丝茶之路的起点之一,尤其是博大精深的日本茶文化,义乌是其源头之一。
中国之茶源远流长
纵观五千年的茶业沿革史,几乎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一脉相承的,它在中华文明史上,乃至人类文明史上,都留下了绚丽多彩的一页。
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的调查研究材料,可以确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这可从多方面得以佐证。首先我国是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最多的国家,在西双版纳,至今还存有一棵世界公认的“茶树王”,它树高米、胸围米,这棵古树至今仍根深叶茂,堪称奇迹。
其次,茶字的演变与确立,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这个字的字形、字音、字义,最早也是由中国确立的,如英语的“tea”、法语的“the”、德语的“thee”、拉丁文的“thea”,与广东、福建沿海地区的发音一脉相承,广东人发音为“cha”,福州发音为“ta”,而厦门、汕头则是“te”;而俄语的“yau”、朝鲜语的“sa”、土耳其语的“chay”等则与我国北方“茶”字发音相似;至于日本语的“cha”、印度语的“cha”都为“茶”字原音,难怪1753年,瑞典科学家林奈在《植物种志》中,把茶树的学名定为CameliasinensisL.,其中sinensis就是拉丁文“中国”的意思。从茶字的演变可以确证,科学家把茶树与中国等同起来,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是符合史料轨迹的。
除茶的读音外,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对茶进行深入研究的国家。最早见到茶名“荼”字的《尔雅》以及最早记述中国种茶、饮茶的《华阳国志》(公元前1100年)尚存于世;至于成书于公元758年前后,唐·陆羽撰写的《茶经》更是中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茶书,难怪世界知名人士评价,茶不仅为中国所发现、所利用、所栽培,是茶的发祥地,而且从茶书、茶艺、茶俗、茶品、茶礼等等,处处闪烁着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境界和高洁素雅的文化氛围,中国是茶文化的摇篮。
日本之茶源于中国
世界各国的茶树引种、栽培技术、加工工艺、饮食方法,甚至如前所述的“茶”字发音,最初都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入。据史料记载,华茶外传于西汉,茶叶最早经由丝茶之路传到西亚,接着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
在日本文化中,禅文化占有很大比重,这是日本文化最有代表性、最有特色的文化现象;而日本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为佛教,其思想的核心为禅。茶道与禅宗是一组平行且并驾齐驱的关系,因而在饮茶习俗传入日本的初期,饮茶活动是以寺院、僧侣为中心展开的。
中国唐代,国运兴盛,万国来朝,其中不乏乘木船而来的日本僧人,他们或短期、或长期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包括享受丰裕的饮食生活。而一旦回国,难耐日本饮食,尤其是斋饮的粗陋,而远道带回的茶叶在中国既是文人雅士的风流之物,也是出家山林的僧人们的洁净之物,于是,以其来自中国士大夫圈子的高雅脱俗之物,成为寺院斋饭的点睛精品和敬献权贵的珍品,难怪有人说,日本茶文化是起源于僧侣及上层社会对唐风文化的崇拜和无条件的吸附,初始是贵族们竞相效仿的风流雅事。难怪日本茶道兴起之初的“寺院茶”、“书院茶”,都还没有脱离趋附唐风的影子。
而无论是茶树的移植,还是中国茶文化对日本的传播,其中有一人功莫大焉,这就是最澄。
最澄(767-822),日本近江(滋贺县)人,俗姓三津首。其先人为归化日本之汉人。据日本茶的历史年表记载:“公元805年,在佐贺县大津市的日吉大社,种植了由最澄从中国带回来的茶树果实。”最澄将这些茶籽种植在京都比睿山麓,形成了日本最早的“日本茶园”,至今还在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在这通碑上记载了最澄在中国携回茶种辟园种植的经过。这也是中国茶种传往国外的最早文献记载。而正是这个最澄,盛唐时期曾来过义乌,且成了义乌与日本交流交往的文化使者。
“茶祖”最澄情缘乌伤
兴许有人会说,把最澄说成是日本“茶祖”,是张冠李戴,因为日本本土是尊荣西禅师(1142—1215)为茶祖,因为他不但从浙江带回茶树茶籽,而且还用日式汉字写了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二卷。但笔者认为日本真正的茶祖是最澄而非荣西,因为最澄将茶叶引进日本,比荣西早360多年,目前存留日本的最早茶园也是最澄引进茶籽栽种的,更何况日本许多资料都记载:“至唐代,茶叶由日本高僧最澄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茶这种饮料就在日本生根发芽,日本栽培茶树由此开始。”
那么,最澄究竟是从中国何处将茶树引入日本的呢?史料上虽没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HACCP在咸牛肉罐头生产中的应用.doc
- HACCP在泰国的运用.doc
- HACCP在脱水黄花菜生产中的应用.doc
- HACCP在肉制品加工中的作用.doc
- HACCP在非食品行业中应用及思考.doc
- HACCP外审需准备的记录和硬件.doc
- HACCP应用中常见问题及对策.doc
- HACCP审核和HACCP认证.doc
- HACCP法规-美国蔬菜汁、果汁120法规.doc
- HACCP的产生与发展过程.doc
- 初中化学实验室安全VR模拟教学系统开发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化学疑难点总结.pdf
- 初中音乐《社会舆情传播动力学建模》在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音乐民族乐器教学对文化传承的促进教学研究课题报告[001].docx
- 初中生无线电测向从实践应用到竞技能力提升路径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版500KVA箱变施工安装、环保措施及绿化合同.docx
- 2025版4S店汽车销售与汽车用品及配件销售服务合同.docx
- 2025版4S店汽车销售顾问培训合同范本.docx
- 2025版4S店租赁合同.docx
- 2025版4S店汽车销售与保险理赔服务合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