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产后女性秋季可从四方面来养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后女性秋季可从四方面来养生

产后女性秋季可从四方面来养生   秋季是养生的好时节,而产后是调理身体的关键时期。当产妇迎来秋季,更应该抓住这个养生的黄金季节,加倍呵护身体。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中医妇科黄飞翔在本期“话养生”就来谈谈产妇秋季怎么养生。不过,黄飞翔提醒,如果产妇在秋季出现咳嗽咳痰、咽喉肿痛、鼻塞、发热等呼吸系统症状,或出现口干舌燥、失眠、没有力气、情绪不佳、腰痛、头痛、脱发等症状,经过自己调理,没有得到缓解,还是要咨询专业医生,以免耽误诊治时机。      饮食   喝水应早晨加盐晚上加蜜   中医理论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女性属于“阴”,血也属于“阴”,女性经历分娩损伤了“阴血”,产后处于阴液不足的状态,偏于燥热,又遇到秋季干燥气候,水分缺失会更加明显。   人体的五脏和季节相对应,秋季对应肺脏。肺主掌人体呼吸系统,秋季的干燥气候容易损伤肺气而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因此,产妇在秋季常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燥、蜕皮、大便干、干咳、夜间烦躁、失眠等症状。   因此,在秋季需要增加水分的摄入,正常人体一天饮水量最低为1500ml,在秋季则应增加到2000ml以上。“但单纯喝白开水,水分容易流失,中医指出秋季应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即早晨喝水时加入少许食盐,晚上则加入少许蜂蜜,能有效抵抗干燥带来的负面影响。”黄飞翔说。   此外,室内可以放个加湿器,保持适当的湿度,缓解呼吸道干燥。   进补要缓且少喝红糖姜水   由于产后气血不足,产妇需要适当进补,秋季是进补及调养脾胃的好时节。妊娠期间,由于增大子宫及升高激素对胃肠道的影响,孕妇常有脾胃功能减弱的情况,秋季天气凉爽,胃口通常较好,但由于产后胃肠功能恢复有一个缓慢的阶段,因此产后1个月内常处于“胃强脾弱”的状态,即胃口很好,但吃太多又不消化的情况,因此黄飞翔建议产妇要“缓缓进补”,以免出现胃胀、胸闷、腹泻、打嗝等情况。   为了缓解秋季的干燥,产妇可以在进补的同时适当摄入滋阴润燥之品。生活中可以选择银耳、蜂蜜、藕、梨、莲子等食物。在药膳中可加入诸如石斛、山药、川贝、百合、麦冬、沙参等滋阴润燥的中药材。另外,由于热性食物容易损伤阴液,导致燥热明显,因此要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肉桂、生姜、大蒜、桂圆、荔枝等。产妇常喝的红糖姜水偏于温燥,容易增加体内阴液的消耗,不应该过多摄入,尤其是分娩后的1周之内,出汗比较多,更应减少温燥食物的摄入,以免汗出过多。   另外,补品多以甜为主,过多食用甜食容易生湿生热,也容易消耗阴液而产生倦怠乏力、嗜睡、健忘等症状,因此要控制甜食的摄入。对于秋季容易过敏的产妇,要适当“温补”,药膳中可以加入党参、黄芪、大枣等补气养血的中药材以提高抵抗力。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产妇体质偏寒,即怕冷、手脚凉、容易拉肚子等,则应减少滋阴食物或者药物的摄入,或可在温补的同时加入滋阴之品,以免寒凉之性损伤人体阳气。   “如果情况允许,产妇应咨询专业中医师,对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后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服用,这对产后气血恢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黄飞翔建议。   起居   产妇可在临睡前排空乳房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这一段指出了秋季的养生原则。   从夏天转入秋天,气温下降,天气转凉,这是阳气逐渐衰弱,阴气逐渐增长的结果。中医历来讲究“天人相应”,即人的养生要符合自然界的规律。早睡早起,能够帮助人体阴气内敛,帮助人体津液增长,缓解秋燥,是符合自然界规律的养生之道。产妇常因哺乳、婴儿啼哭等影响睡眠而不利于阴液的长养,长此以往,容易出现皮肤干燥、黑眼圈、眼睛干涩、焦虑等。   黄飞翔表示,为缓解上述情况,产妇需要在临睡前排空乳房,可防止夜间胀奶、储存母乳,也方便安排配偶或其他家属夜间照顾婴儿等,调整好作息时间,尽量做到早睡早起。“静能生水”,良好的睡眠可以滋生津液,濡养人体,也有利于母乳的生成,因此产妇更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   情绪   保持心情平和多与人交流   从“天人相应”的观点来看,肺和秋气相对应,在情志上表现为“忧”,也就是说秋季容易产生忧郁情绪。中医认为人的情志需要阴液的濡养,秋季人体偏燥,阴液不足,情志失于养护,情绪容易波动。而产妇由于分娩时阴血的丢失或激素波动、角色转变、性格内向、社交能力不良等影响,很容易在秋天花木凋零、秋风冷雨时,产生伤感忧郁或烦躁情绪。“所以产妇在秋季要保持心情平和,多与人交流,通过听音乐、看电影、适当运动等方式排解烦忧,开阔胸襟,不要郁结于心。”黄飞翔说。   运动   在温暖的天气里适当外出   秋高气爽,是运动的好时机,但由于产妇气血较弱,故不宜剧烈运动,且分娩后的2周内,要通过出汗来排出身体内多余的水分,因此邪气容易通过毛孔入侵人体。“产妇这时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风寒入侵,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