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返流病课件_8.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胃食管返流病课件_8

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 内镜检查 并判断其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 活检可与其他食管炎及食管癌等作鉴别 洛杉矶分级法(附图): 正常:食管黏膜没有破损; A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食管黏膜破损,长径小于5mm; B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长径大于5mm,但没有融合性病变; C级:黏膜破损有融合,但小于75%的食管周径; D级:黏膜破损融合,至少达到75%的食管周径。 鉴别诊断--食管病变 真菌性食管炎 药物性食管炎 食管癌变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消化性溃疡 胆道疾病 鉴别诊断--胸痛为主要表现者 心源性胸痛 非心源性胸痛 功能性烧心 功能性胸痛 功能性消化不良 治疗--递增给药法 治疗和护理 (一)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床头抬高15~20cm; 避免睡前2小时内进食; 白天进餐后亦不宜立即卧床; 避免腹压增高的因素(肥胖、便秘、紧束腰带、衣着宽松等); 进食高蛋白低脂;少食多餐;避免烟酒、咖啡、浓茶等); 避免进食使LES压降低的食物(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 应戒烟及禁酒。 老年人服药时须保持直立位,至少饮水150ml。 2.避免应用降低LES压的药物及引起胃排空延迟的药物 如:钙拮抗剂、硝酸甘油类、654-2、茶碱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二)药物治疗: 1.酸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 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细咪替丁 H2受体拮抗剂 能减少24小时胃酸分泌50%~70%,但不能有效抑制进食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因此适用于轻、中症患者。 法莫替丁 20mg bid 8-12w疗程。 2.胃肠动力药: 西沙比利、吗丁啉 10mg tid 与抑酸剂合用。 3.抗酸药:仅用于症状轻患者。 4.粘膜保护剂:硫酸铝。 (三)维持治疗: 长程维持-严重食管炎。PPI首选,最低有效剂量。 按需维持-有症状时用药,症状消失时停药。 (四)抗反流手术治疗: 胃底折叠术: 疗效与PPI相当,但术后有一定并发症。 适应症:PPI疗效欠佳者;反流引起呼吸疾病者。 (五)并发症的治疗: 1. 内镜下扩张术 食管狭窄 支架置入术 外科手术切除 术后PPI维持 2. PPI长期治疗 Barrett食管 内镜下切除 定期复查内镜,发现早期腺Ca GERD防治指南(2004)建议的诊治流程 典型症状 开始用PPI标准剂量或双倍剂量 是否是非糜烂性(NERD)?? 24小时反流50次,食管内PH4的总时间大于1小时 碱反流:熊去氧胆酸治疗,改变胆汁酸成分比可能会使患者症状得以缓解。 * 胃-食管返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课堂目标 掌握胃食管返流的概念。 掌握胃食管反流患者应注意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熟悉胃食管返流的临床表现、治疗。 了解胃食管返流的发病机制。 英文单词 胃-食管返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 下食管括约肌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 概 述 概念: 是指由于防御机制减弱或受损,使得胃、十二指肠内容物通过松弛的食管下括约肌反流的强度、频率和时间超过组织的抵抗力,从而进入食管下端,引起一系列症状。 可引起: 返流性食管炎 非糜烂性反流病 咽喉、气道等食管临近的组织损害 西方国家:人群患病率为7%~15% 美国:成人因烧心感而用药每月1次者 为44%,每月2次者为14% 北京协和 (1986):内镜示本病占5.8% 华西医大 (1987):5.96% (1996):9.04% 病因和发病机制 食管括约肌(LES)松弛 胃酸、胃蛋白酶、胰酶、胆汁 诱发本病 损害食道粘膜粘膜上皮蛋白变性 胃排空情况 餐后发生较多(内容物增多) 反流频率与为内容物的含量有关 Anti-reflux Bar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