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症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课件
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的特点 有混悬剂和粉剂; 所含的蛋白质为蛋白水解物,其中的低聚肽可经小肠粘膜刷状缘的肽酶水解后进入血液; 容易被机体利用; 具有低渣; 仅需少量消化液和排粪便量少的特点。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的特点 有乳液、混悬液和粉剂三种, 可刺激消化腺体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和吸收; 可含有中链甘油三酯,更利于脂肪的代谢吸收; 可为减少液体量而提高能量密度; 可添加膳食纤维以改善胃肠道功能 疾病适用型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 糖尿病型、 肿瘤适用型、 高蛋白型、 免疫增强型、 肺病型 肾病用复方α-酮酸类似物等。 选择肠内营养制剂时应考虑 1、年龄因素 婴幼儿应采用母乳或接近母乳的配方,由于其肠道耐受性 较差,因此肠内营养的渗透压不能过高,最好采用等渗液体。 2、胃肠道功能 正常:采用整蛋白为氮源的制剂,避免肠粘膜萎缩、价廉; 低下:(如胰腺炎、短肠综合征、炎性肠道疾病等) 采用氨基酸型或短肽型,容易吸收,刺激消化道分泌的作用较弱。 选择肠内营养制剂时应考虑 3、脂肪吸收状况 脂肪吸收不良或乳糜胸腹水,消化吸收长链脂肪酸的能力下 降,应以中链甘油三酯代替部分长链甘油三酯。 4、糖的耐受情况 不能耐受乳糖、蔗糖、单糖或双糖,则应避免。 5、疾病情况 有肝、肾、肺等脏器功能障碍和先天性代谢缺陷,应选择相 应的组件膳食,以避免出现代谢并发症。 管饲途径的选择原则 应满足肠内营养的需要 置管方式应尽量简单、方便 尽量减少对病人损害 病人舒适 有利于病人长期带管 EN管饲途径分类 无创置管技术(鼻胃/肠管) 鼻胃管:单腔、多腔 鼻十二指肠管:螺旋管,重力管 鼻空肠管:单腔、多腔 有创置管技术 1. 微创(内镜下)消化道造口技术 胃造口(含经胃造口空肠置管) 十二指肠造口 空肠造口 有创置管技术 2. 手术造口技术 胃造口 空肠造口 腹腔镜下空肠造口 鼻胃/肠管短期EN的首选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percustan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 就是这么容易 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 导管并发症 插管损伤:误插入气管;出血、穿孔等。 鼻咽部不适、食管炎和溃疡、食管狭窄,严重者食管气管瘘。 导管脱落、移位、堵塞,严重者肠梗阻 管周渗漏、局部感染、研制者脓毒症 * * * * * * * * * 重症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 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 向“调控应激状态下、免疫与内分泌状态”方向拓展。 营养支持的目的 重症患者的代谢与营养改变特点 应激状态下机体分解代谢增加 能量与蛋白质消耗与需求量增加 营养状态评估 1.体重指数(BMI) BMI=体重(kg)/身高2(m2) 实验室检测 1.内脏蛋白测定 2.氮平衡测定: 氮平衡=24h总入氮量-总出氮量[尿氮+(3~4)] 3.功能测量:握力、肌电刺激检测、呼吸功能测定、免疫功能测定等 实验室检测 3.能量消耗与供给 早期供给20~25kcal/(kg·d),蛋白质1.2~1.5g/(kg·d)[氨基酸0.2~0.25g/(kg·d)];应激改善后热量可增至30~35kcal/(kg·d) 早期“允许性低热卡”,避免超负荷能量供给加重应激早期出现的代谢紊乱 重症患者体重判断易产生偏差,可采用理想体重计算或预测体重计算方法: 预测体重(PBW): 男性:50+0.91(H-152.4) 女性:45.5+0.91(H-152.4) 据此计算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BEE) 男性:BEE(kcal/24h)=66.5+13.8*W+5*H-6.8*A 女性:BEE(kcal/24h)=66.5+9.6*W+5*H-1.9*A-4.7*A 其中,W为体重(kg),H为身高(cm),A为年龄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 定义: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的方法,为机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它各种营养素。 原则:If the gut works, use it. 当胃肠道功能允许时, 应首选肠内营养。 国内:“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使用时就应用它”。 蒋朱明,吴蔚然。肠内营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 EN 的特点 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 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刺激内脏神经对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 维持肠粘膜屏障、维持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减少细菌和毒素易位; 符合消化生理,有利于内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对循环干扰较少 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