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全套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辩证法概》全套教案

第一讲: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1)自然界并不是从来如此、永恒不变的,而是一个有其起源、发展和演化的动态过程。 (2)人类对自然界发展过程的认识本身,也有一个起源、发展和演化的过程。 (3)“自然界往往要等候辩证法很久”,而所谓的自然辩证法不过是自然界的这个起源、发展和演化的动态过程在人类认识上的反映,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东西。 (4)“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过程中的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辩证法都不可避免的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什么是自然?自身包含有生长、分化与演化的无限多样性的整个存在。 “……我们的宇宙起源→基本粒子起源→化学元素起源→天体起源→地球起源→地球圈层分化→有机物起源→生命物质起源→生物圈→-社会圈-人类的自然进化与文化进化→……” 什么是自然界? [1]自然界是指自身表现为具有不断生长的无限多样性的整个存在。 (一与多的统一;“过去—现在—未来”的统一;存在与非存在的同一) [2]自然界是指各种物质系统相互联系的总体。 [3]自然界是指各门自然科学观察、实验的研究对象总体。 什么是自然观? 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对自然界总图景的把握。浓缩为观点(抽象思维);展开为画面(形象思维)。 自然观的分类 1、人类历史上的自然观分类: 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哲学的自然观~科学的自然观 分类的思想方法: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视角提出上述分类。自然观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人类的文化现象。文化的基本要素:观念/行为模式。自然观并不是人类对自然界简单地、被动地临摹的结果,而是人们根据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与科学技术条件下,自己的认识观念框架去主动地同化和重新建构自然界图景的结果。 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是人类社会从自然中分化出来之后,早期对自然力量的恐怖和对社会中享有主权(司法与决策权)的集团的恐怖在观念上的反映。 哲学的自然观:自公元6世纪以来,思想家们一直在寻求一套统一的观念范畴,用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评价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 科学的自然观:到了近代,人类文化开始步入以科学为主旋律的时代,科学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体制,形成以科学为背景的自然观。例如:“大爆炸宇宙论”…等等。 哲学的自然观 1、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 (2)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3)近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现代科技革命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 思想方法:对千差万别的自然现象追本索源,寻找“变中之不变”,作为自然的本原和统一的基础。 事例: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对万物本原的看法: 泰勒斯:“水”,阿那克西米尼:“气”, 赫拉克里特:“火”,阿那克西曼德:“无限者”。 古希腊伊壁鸠鲁与德莫克里特的元素论与原子论。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小结: (1)从感觉的直观出发,从整体上思辩自然界的本质与规律,从某种或某几种具有固定形体的实物中,在某种特殊的结构中来寻求自然界的统一,并以此来勾画自然界的总画面。 (2)自发辩证法的思想:构成世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看到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同方面,并把他们的对立统一,看作自然发展的动力。 (3)特点:质朴性、思辩性、猜测性。 3、中世纪(5—17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天堂-地狱图”的自然图景) 经院哲学(繁琐哲学):采用思辩逻辑来论证神学自然观并使之系 统化。 目的论:世界万物在始动者的推动下运动而服从于造物主的目的。 地心说:这是统治人类思想达1500年之久的一种关于太阳系的几何表示法。它认为大地是球形,居于宇宙(太阳系)的中心不动,天体绕地球旋转,这是最早的被神圣化了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 4、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机械论自然观) (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近代自然科学崛起于欧洲的中南部。在古代,这一地区既没有东方古国那样光辉的科学成就,也没有古希腊那样令人赞叹的文化遗产。相反,在漫长的中世纪,这一地区的生产发展迟缓,教会统治严酷,科学文化一直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但是,15世纪后欧洲社会从这里开始了一系列深刻而巨大的社会革命,这就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准备了社会历史的前提条件。 A、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B、开拓市场的需要是改变人们世界观的途径 C、伴随着欧洲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也展开了一场以复兴古希腊文化为旗帜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反对宗教神学,把科学从神学束缚下解放出来,把个人从封建专制下解放出来,成了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两大主题。提倡理性主义,用人的理性、用科学的权威对抗教会的权威,并把理性、科学、人道视为三位一体的东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