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静脉输液外渗的防治相关护理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脉输液外渗的防治相关护理PPT课件

(5)在渗漏部位皮下多点注射相应的解毒剂。 (6)抬高患肢。 (7)根据所用的抗癌药物,进行冷敷或其它方法湿敷,疼痛剧烈者可用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8)密切观察及随访。 (9)出现组织破坏或溃疡时,应考虑手术切除 静脉输液外渗的防治护理 药物从静脉注入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但是思想上麻痹,技术上不娴熟,病房巡视的忽略和有关药理知识的缺乏等常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输液外渗甚至影响给药,引导起组织损伤而加重病人的痛苦。 输液外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碰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有的将会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引发医疗护理纠纷。所以,认真分析发生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1、输液外渗的机理 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插管移出或静脉壁穿破引起液体渗出是操作技术上的失误所造成的,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由于液体的化学特性,流体静压,胶体渗透压和感染等因素所致的外渗,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过多,发生组织水肿或组织损伤是我们要重点讨论的内容。 静脉输液外渗的病因主要引起有以下四个方面: 1.1 药物因素:这主要包括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 1.2 机体因素:主要指输液局部的血管舒缩状态,淋巴循环状况及病人的全身情况。 1.3 机械因素:涉及液体输注量、速度、时间、压力及静脉输液针的选择和针头的固定方法。 1.4 感染和静脉炎 各种药物引起输液外渗的机理 其主要环节如下图: 抗肿瘤药物或细胞毒性药物外渗除引起局部水肿,影响血液循环和液体外流外,还有一些特殊表现:抗肿瘤药物在组织内能持续停留(初期症状出现后,5个月仍可发现组织内的药物),抗肿瘤药与DNA结合,使坏死组织较难自愈; 从组织学检查而言:电镜下可见成纤维细胞的慢性损害,细胞内空洞形成,线粒体肿大及一种特异的粗糙的网状结构形成,光镜下可见炎性细胞相对减少,不象其它原因引起的渗出那样大量的炎性细胞。 上述结果提示,抗肿瘤药物外渗的致损害的机理可能主要与成纤维细胞受损,药物与组织细胞的DNA结合以及抑制炎性细胞的生成有关。 输液外渗的预防 3.2 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及适宜针头,对一般性的支持疗法,原则上从远端到近端,并左右交替进行,而以一些剂量大,毒性大,刺激性强的药物,如抗肿瘤药,则应选择弹性好,管径相对大的血管进行穿刺,这样不仅提高穿刺成功率,还能有效地防止药物渗漏给病人造成的痛苦。 另外,根据血管管径选择适宜针头,静滴化疗药时,原则上选用2/4-2/5的头皮针,因针头愈细,对血管的损伤愈小,愈有利于血管的保护,对原有血管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应避免使用下肢静脉,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采取逆行穿刺可减少渗出的发生,但对化疗药则不宜采用头皮静脉,一旦外渗影响极大。 输液外渗的预防 3.3 熟悉注射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毒副作用,适当地稀释药物,静滴化疗药物前后均应先推注适量生理盐水,目的:一是检查并确定针头是否在血管内,二是达到冲洗血管,减少对局部刺激,以防药液滞留于血管内使血管内膜持续受损,提高小血管的使用率。 3.4 静脉穿刺针头应固定稳妥,但固定胶布条数不宜过多。如在3条胶布以上每增加1条胶布,其输液外溢的危险度就增加43.49%。如用缓释型硝酸甘油贴敷在穿刺点上方,能延长输液静脉的使用时间,促进液体流动,有效降低渗漏。 输液外渗的预防 3.5 避免在血运差的静脉上穿刺,静脉穿刺应避开筋膜及关节、神经、肌健等部位,亦不宜在同一静脉上多次重复穿刺或在同一部位长期持续滴注。若静滴超过24小时,即使液体滴入好,局部无外渗,也应更换输液部位。 3.6 勿使注射肢体受压,必要时抬高输液侧肢体,以利血液回流。 3.7 在输液完毕后,应正确使用按压法,将棉签按压在穿刺针进血管处,勿要揉动,以减少因按压方法不当所致的药物外渗及皮下瘀血的发生。 输液外渗的预防 3.8 注意给药时间及浓度,如使用多巴胺应在充分扩容纠酸的基础上使用,适时、适量及准确给药是防止外渗的关键,护理上应注意。 3.9 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对病人高度负责的职业道德,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病人,经常查看穿刺部位有否外渗现象,并采取床头交接班,以减少穿刺部位液体外渗的发生。 4、静脉输液外渗的治疗 静脉输液一旦发生外渗,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迅速采取相应措施,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避免和减少不可逆反应的发生。 在渗漏24小时内迅速进行脂肪抽吸可将渗漏药物除去。目前,治疗输液外渗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4.1 局部外敷 常见有冰块冷敷、热敷、药物湿敷、中药外敷。 4.1.1 冷敷 冷敷在早期应用效果优于热敷及中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