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脉输液外渗与处理 ppt课件
输液外渗伤口的处理(八) 溃疡形成的处理 生理盐水清洁伤口 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敷料 抬高患肢 禁止在患侧肢体静脉注射,患处勿受压 必要时手术治疗 外科处理 如果药物渗漏范围较大、患者有严重疼痛或者渗出发生1~3周后病变部位无愈合倾向,则有必要行清创、植皮等治疗。具体的手术时间、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核磁共振检查及荧光素注射加紫外线照射法可以帮助判断外渗范围,用于确定手术范围。 常见药物外渗的处理 脂肪乳外渗 立即用50%硫酸镁湿敷,渗出药液较少者,可自行吸收痊愈 局部用酒精擦敷皮肤部位,扩张血管,抑制血中脂肪栓水解为游离脂肪酸。为避免局部组织坏死,0.25%的普鲁卡因注射液10~15ml,做局部封闭以促进弥散、吸收。 甘露醇外渗 一般处理:在使用甘露醇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静脉炎或外渗,应立即给予妥善处理。停止在该处继续输液,抬高患肢,外渗时应选择热湿敷。研究提示,在寒冷环境下,热湿(47℃)对甘露醇所致的局部组织损伤效果良好。用50 %硫酸镁液浸过的纱布局部湿敷,纱布稍大于组织肿胀面积,2 h 更换1 次。 将洗净的马铃薯切成3 mm~5 mm 薄片外敷于液体外渗处,外敷面积稍大于组织肿胀面积,6 h 更换1 次。 血管收缩药 立即用酚妥拉明局部湿敷或一般热敷,使患部局部组织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药液的吸收,使肿胀的组织尽快恢复正常。 湿热敷一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因为血管长时间的过度的扩张会反射性的收缩,所以一般一次不超过半小时,每天3-4次敷。 局部封闭。 注意:不能使用50%的硫酸镁湿敷,因其是高渗液,可使细胞脱水,加重组织坏死。 钙剂 (1)抬高患肢,促使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程度。 (2)封闭疗法,以缓解肿胀部位的发炎损伤症状,并纠正其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这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最关键的一步。 (3)局部湿敷复方丹参注射液,该注射液由丹参和降香组成,为中医活血化瘀要药,能减轻局部淤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还有强心、耐缺氧、镇静、抗炎、抑菌等作用。因此,局部湿敷丹参注射液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的重要环节。 钙剂 (4)镁离子可直接舒张周围血管平滑肌,引起交感神经节冲动传递障碍,从而使血管扩张。用50%硫酸镁溶液热敷患处,有消炎去肿的功效。 (5)红外线灯局部照射,具有消肿、止痛,减少渗液、活血化瘀等作用,达到消炎去肿的目的。 10%氯化钠 局部封闭。高浓度氯化钠外渗,由于局部的无菌性炎性反应及软组织充血刺激神经系统引起疼痛, 故选用封闭液时选择NS20ml+地塞米松10mg+2%利多卡因 10ml局部封闭可以改变局部血液循环, 起到镇痛、 抗感染作用, 具有操作简单、症状减轻快、 恢复快等特点, 能消除无菌性炎性渗出。 2、减轻肿胀 抬高患肢,促进回流。局部以50%硫酸镁持续湿敷, 注意避开破损部位。72h后肿胀逐渐消退。 碳酸氢钠外渗的处理 用50%的硫酸镁持续湿敷,6小时更换1次。 预防措施 1 、化疗科护士首先要加强责任心,了解化疗药物的分类和毒性,特别对毒性较强的发泡性化疗药物,制订静脉使用计划,选择血管管径粗、弹性好、走行直、易固定的静脉输注药物。 2 、对于恶病质患者长期用药,血管充盈差,应主张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PICC导管应用,可减少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 3 、在输注过程中严密观察局部反应情况,巡视病房或更换液体时都要注意穿刺部位是否发生渗漏,确保液体通畅。 预防措施 4 、化疗药物稀释后浓度高,需短时间输注时更应密切观察,与患者作好宣教知识,保护静脉的重要性及外渗后所产生的后果,让家属积极配合。 5、 对强刺激性药物,病人初次用药时,应做好健康教育、消除恐惧、着重指出药物的刺激性,注射部位疼痛或有异常感觉及时告知护士,不要强忍受,造成组织坏死。 6、全麻病人做好约束,防止静脉滑脱,尽量暴露穿刺处 给药期间刺激或毒性药物 刺激静脉内壁造成静脉炎。 药物由脉管系统渗出 扩散至周围组织, 致局部炎症反应可形成 红肿硬结形成脓肿, 称化学性蜂窝组织。 局部炎症进一步发展、 药物毒性作用过强或 致局部血管严重收缩均可 造成局部组织糜烂坏死, 称为渗出性坏死。 发疱性、刺激性化疗药物外渗后可致局部灼伤烧伤样组织坏死。 如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卡氮芥、氮烯、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顺铂等 发 泡 类 药 物 高浓度、刺激性药物 外渗后可致沿静脉走向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多巴胺 外渗 钙针外渗 静脉输液外渗与处理 主要内容 概念 常见外渗药物的分类 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 药物外渗后的对症处理 药物外渗的预防 概念 外渗:是指静脉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