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超级细菌看人类与细菌的斗争史
本文摘要:本文从超级细菌出发,介绍了什么是超级细菌,然后又介绍了什么是细菌,紧接着详细叙述了人类与细菌的斗争史,最后又发出倡议善待自然,尊重自然。
关键词:超级细菌、细菌、斗争、自然
一:引言
“超级细菌几乎可抵御所有抗生素 10年内无药可治”
--2010年08月14日 14:22北京晚报来自两名低体重新生儿,另一起为一位身患肺癌的83岁老年患者。据悉,两名新生儿出生后出现腹泻和呼吸细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枯草杆菌使梨或苹果腐烂细菌在物质循环中作用:对于自然界中CO2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与动植物共生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豆科植物根瘤——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动物胃肠中的某些细菌和该动物共生
细菌在自然界中经济意义在自然界中腐生着大量的细菌,它和其他腐生真菌联合起来,把动物、植物的死体和排泄物以及各种遗弃物分解为简单物质,直至变为水、二氧化碳、氨、硫化氢或其他无机盐类为止,它们不仅完成自然界物质循环作用,还供给植物和农作物肥料。 有益于农业的细菌很多。如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固定为氮化物,供给豆科植物营养;土壤中的固氮菌能给高等植物提供氮肥;磷细菌把磷酸钙、磷灰石、磷灰土分解为农作物容易吸收的养分;硅酸盐细菌能促进土壤中磷、钾转化为农作物可以吸收的物质。 细菌可用于工业方面。如利用细菌的发酵作用制造乳酸、丁酸、醋酸、丙酮等;此外,在造纸、制革、炼糖等方面以及浸剥麻纤维等也要利用细菌的活动。 在医药方面利用细菌也很多。如利用大肠杆菌产生的冬酰胺酶,用于治疗白血病;肠膜状明串珠菌产生右旋葡萄糖酐,是很好的代用血浆;人们利用杀死的病原菌或处理后丧失毒力的活病原菌,制成各种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疫苗;也利用细菌的活动,制取抗血清和抗生素。 但细菌的有害方面,也不容忽视,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如痢疾,伤寒、鼠疫、霍乱、白喉、破伤风等病原菌,侵入人体,可以发生严重疾病,危害生命。家畜、家禽的传染病菌,如马炭疽菌、猪霍乱病、鸡霍乱病等,可致家畜、家禽死亡。腐生细菌能使肉类等食物腐败,人误食后会引起中毒。?细菌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人体的皮肤、口腔、肠道等到处存在着细菌,即正常群菌。人体正常菌群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发挥有益的作用,一旦由于外伤、传染病、疲劳等原因,机体抵抗力下降,这种平衡会被打破,出现炎症反应,威胁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在1928年弗莱明发现抗生素之前,人们始终努力抵抗细菌的进攻,也取得过不小的进步……2400年前雅典爆发鼠疫大流行,病菌通过老鼠传播给人类,成千上万的人病死。当时一个名叫希波克拉底的医生发现全城的人都面临死亡的威胁,可铁匠铺的人却不得病。这个后来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医生判断:“高温也许能治疗该病。”随后,他在雅典城到处点燃一把把熊熊大火,不久鼠疫果然停止了从此,人们知道高温能灭菌。同样在欧洲,鼠疫流行时,一些地中海国家为了防止本国国民受到感染,出台了一项政策,凡是新入该国的人必须先送往某个海岛,待上一段时间,如果不发病,才获准进入。这个制度有效避免了鼠疫的传播,并一直延续至今,称为海岸检疫制度。这说明,隔离传染源能避免细菌的传播。 1928年,人类与细菌的斗争出现了质的飞跃——弗莱明意外地发现了青霉素。弗莱明把实验中的葡萄球菌培养皿放在实验台上,就去休假了。等他回来后发现,培养皿长“毛”了,可是在绿色霉菌的周围,有一小圈明显的空白区域。原来在细菌培养皿中出现了一场细菌与细菌的生存之争。为了能在葡萄球菌生长的环境下生存,有一种放线菌也在不断发酵、繁殖,在它的代谢产物里,有一种成分名叫青霉素,它能够帮助放线菌杀死葡萄球菌,赢得这场肉眼看不见的生存之战。从此,人类发现了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青霉素于1941年应用于临床治疗,正式开启抗生素时代。有了抗生素武器,大量细菌被杀死,人类突然变得很“强大”。为了生存,细菌不断求变,它们每20分钟繁殖一代,每一代细菌都寻找着对付抗生素的方法,祈求“绝处逢生”。?果然,2年之后,新一代细菌就能分泌产生一种酶,能水解青霉素的环状结构,使之失去抗菌活性,这种酶被命名为青霉素酶。拥有了这种酶,细菌就对青霉素产生了耐药性。为了对付这种耐药性,科学家们、药品研发部门又开始新的努力,研发出不被青霉素酶水解的新抗生素,这就是苯唑西林、阿莫西林等对青霉素酶稳定的抗生素。 细菌再度谋求升级……不得不承认,在药物造成的生存压力之下,细菌的表现更为优秀,它们对抗生素的适应能力似乎渐入佳境。以常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为例,其对青霉素耐药的菌种于青霉素在临床使用24年后出现;其对红霉素耐药的菌种出现于红霉素发现后的15年;而对相对较为年轻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则是在环丙沙星批准用于临床后4年就出现了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