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血小板增多症2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发血小板增多症2ppt课件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T 柳嘉嘉 亦称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为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一种。 特征:血小板显著增多,伴有出血及血栓形成,常脾大。 分子机制 Baxter等(2005) JAK2基因第12豪外显子1849位核苷酸G-A突变,导致JAK2 V617F形成。 ----当今血液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JAK2 V617F 阳性率 PV 97% ET 57% IMF 50% Beer等(最近) 8.5%JAK2 V617F阴性ET患者MPL515位色氨酸突变及其它染色体的异常。 MPD属获得性造血细胞克隆性疾病,是一种有不同血液学表现的综合征,可以表现为一种或多种骨髓细胞的过度增殖,在疾病的进展中各型可能发生转换。 ET与PV的关系 JAK2 V617F阳性ET与PV有多处共同点:高血红蛋白水平、高中性粒细胞数、较多的静脉血栓症,并有较多的向PV转化的发生率。 ET与PV的临床表现不同,反映了突变粒细胞的比例不同:ET最低,PV与IMF居中,由PV转变的IMF最高。 临床 发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多无任何症状,主要为血栓和出血。 天津血研所438例分析,34%初诊无症状,33.1%体检时发现,21.3%有出血表现,19.6%发生血栓,3%同时有出血与血栓。 临床 出血多发生于PLT 1500 ×10 ^ 9/L 。 出血的机制目前不清楚,主要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相对缺乏或大分子多聚体减少有关。 诊断标准 阳性指标 PLT持续 600 ×10 ^ 9/L . 骨髓活检以巨核细胞系增多为特征,巨核细胞体积较大,多为成熟型 诊断标准 阴性指标 无PV证据 骨髓铁染色正常,红细胞数正常或Hb <185g/L(男)或165g/L(女) 无CML证据 无Ph染色体,无BCR/ABL融合基因 无IMF证据 无胶原蛋白,无或极少网状纤维 诊断标准 无MDS证据 无del(5q),t(3;3)(q21;q26)或inv(3)(q21q26)染色体异常 无明显的粒细胞增生异常,无或极少有小巨核细胞。 无以下原因引起的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炎症、免疫、肿瘤或先前已切脾 危险分层 High risk ET ANY ONE of the following factor: Age 60years Platelet count 1500×10 ^ 9/L Previous thrombosis erythrimelagia(if refractory to asoirin) 危险分层 Previous hemaorrhage related to ET Diabetes or hypertension requiring pharmacological therapy 危险分层 Intermediate risk ET: patients 40-60 years lacking any of the above markers of high risk disease Low risk ET:patients less than 40 years lacking an of the above markers of high risk disease 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PLT 1000×10^9/L,无出血倾向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00mg/d)防治血栓并发症。 ADP受体拮抗剂(抵克利得与玻利维)效果不优于阿司匹林,只用于不适用阿司匹林患者 治疗 干扰素——潜在的改变病程的选择 缓解率可达80%,安全用于孕妇。 多数患者用后JAK2 V617F突变细胞比例下降。 治疗 羟基脲 降低PLT效果明显,急性毒性反应小。 有报道——单用Hu AML和MDS发生率为12%,仍需谨慎用药。 治疗 Anagrelide__咪唑喹唑衍化物,治疗ET新药 抑制巨核细胞成熟,减少血小板生成 副作用为心悸、头痛、水肿、心功能不全 治疗 Pipobroman__哌嗪衍化物,新药 诱发AL和MDS危险性与Hu相同。 最近报道——Pipobroman与Hu在12年中AL和MDS发生率达40%。 治疗指南 40岁以下患者的一线治疗为干扰素和Anagrelide,只有不耐受时改用羟基脲 40-60岁并有血栓史患者一线治疗为羟基脲;无血栓史,仍以干扰素或Anagrelide为一线药物 治疗指南 60-70岁患者,一线治疗为羟基脲;如副作用大或致毒性强,以马利兰或Pipobroman为二线。 70岁以上,羟基脲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