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培养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培养ppt课件

微生物的恒温培养 菌种的保存 接种到固体斜面培养基,菌落长成后置于4℃冰箱保存。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60 ℃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 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进行倒平板了。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单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 * * *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指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单细胞、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 一、微生物 90%以上的微生物是对人类有利的。 微生物的类群 病毒 细菌 蓝细菌 放线菌 酵母 霉菌 原生动物 病毒 原核生物 真菌 原生动物 细菌细胞由外向里依次有: 鞭毛和菌(纤)毛 荚膜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拟核区(类核区) 1、细菌的构造 图1-3 细菌的结构 繁殖方式:分裂繁殖(20min分裂一次) 2、菌落: 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菌落 细菌的菌落特征因种而异 碳源 氮源 生长因子 无机盐 水 微生物需要的五大类营养要素物质 3、培养基 培养基(培养液)是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是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和营养物质。 1)培养基的成分 (a)细菌培养基: 特殊成分:蛋白胨、酵母提取液、氯化钠 酸碱度:中性偏碱 (b)霉菌培养基: 特殊成分:无机物或添加蔗糖的豆芽汁 酸碱度:中性偏酸 2)培养基的种类 (1)按物理性质分: a.固体培养基 通常加琼脂,作为凝固剂 (凝固剂的要求:不被微生物利用,又可使培养基固化,且不影响培养基中的其他营养物被细菌吸收) 作用:分离(纯化)细菌、计数、保留菌种等 b.液体培养基 不加琼脂等凝固剂其它成分与固体培养基相同 作用:培养细菌 液体培养基: 表面生长 均匀混浊生长 沉淀生长 固体培养基:菌落 (2)根据化学成分分 合成培养基——成分明确 天然培养基——成分不明确 (3)按培养基的用途分类 a.基础培养基(LB培养基):含有一般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基本的营养物质。最常用的基础培养基是上面提及的天然培养基中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营养培养基(加富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如血液、血清或生长因子等。用以培养对营养要求高的微生物。 c、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如 尿素固体培养基可以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d、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用以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 伊红和美蓝,和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可以用来鉴别大肠杆菌 二、无菌操作技术 1、概念 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无论是随后将要学到的倒平板、平板划线操作,还是平板稀释涂布法,其操作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做到“无菌”,即防止杂菌污染。只有熟练、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才可能成功地培养微生物。 2、无菌技术包括: (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 和手进行 清洁和消毒 ; (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 等器具进行 灭菌 ; (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 作应在 酒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