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同课异构1
一样的主题 不一样的精彩
——同课异构活动汇报交流
课堂,是教师的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广。舞台谢幕,观众离席,演员卸装…‥在人去后对着一下子空寂的教室,回想课前准备的经历,一次次的自我折磨,心中百味杂陈。
语文教研组会议中确定,我们年级组由我和教研组长王老师同课异构一堂公开课。会议结束后,我们认真从自己所带年级的教材中确定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之后,我们开始共同研读教材,分析教材。这一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关于鲁迅学生都有耳闻,但了解甚微,读过鲁迅文章的学生更是很少,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生活很远。怕学生理解课文有困难,我们就把课文中的四个小故事分到两课时完成。定好了教学内容,我们开始分头备课。在备课时,我首先对课文背景,教学过程,包括对每一句过渡语都进行了仔细斟酌,生怕学生不明白,还找了许多课外资料。忙碌了好多天,第一稿初步诞生了。进行试讲之后,我感到虽把教学过程走了下来,但总觉得缺点什么。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不够深入,对字句的理解总有些被我牵着走,自主性体现明显不够。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我自己也没了激情。于是,我重新拿起课本,细细读了起来。并真正从自己做起,先走近鲁迅,认识鲁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调整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大问题背景,从“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入手,用开放的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带着自己的理解挖掘蕴含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信息,从而给学生一个自主感受,自主发挥的思维空间。当对第一版教案进行了这样大刀阔斧的修改之后,我的第二版教案面世了。但是,在试教时,我发现,学生在自主挖掘蕴含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信息时,总是没有按照我预先制定的教学内容“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这两件事对课文进行研读,我总是要把学生从其他的两件事“谈碰壁”和谈“水浒”中“拉”回来。我又开始不断地修改教案。这时,离公开课的时间也越来越近。
各年级的公开课在学校如火如荼的开始了。轮到我们年级,头一天,王蕾老师先展示了她设计的教学过程。王老师清晰的思路,精炼的语言,课堂上所呈现出的教学细微之处的睿智,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课后的教研活动中,教研组的老师们对此课都说了自己的想法,单校长参加了活动,指出,如果把文中的四件事放在一起,给学生一篇完整的课文,一个完整的印象,让学生有更宽阔的思维空间,是否能使学生的理解更加透彻,使学生对鲁迅这个人物形象体会地更加深刻。听了这一席话,我突然茅塞顿开。是啊,为什么在试教时,课堂氛围显得沉闷,我总在那么费力地牵着学生,总觉得学生理解得不透彻?因为我没有真正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总是对学生不放心。我就是在用传统的方法,就语言文字讲语言文字。没有给学生体会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的机会,使教学难点突破困难,学生理解不透彻。我的思路终于打开,改,从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从教学思路,整个改。
那一夜,是不眠的一夜,是充实的一夜。夜深人静时,再次拿起课本,坐在电脑前,我用键盘与作者对话,与未知的课堂对话,与每一个学生对话。这是一个不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感动自我的过程;这是一个“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过程;这是一个学会反思,追求完美的过程。它昭示我:教学要贴近文本,贴近学生,必须在感受语言文字方面下功夫!我重新找准切入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充分感受人物形象。尤其对课文中鲁迅救助车夫这件事,我抓住“跪”这个动词,让学生体会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品格,品味鲁迅的这一跪,深入理解这一跪,力求在一咏三叹中将鲁迅先生的形象不断升华,让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这一跪跪出了对劳动人民的关心、怜悯,跪出了对劳动人民的爱。研究伯父救助车夫后的表情、神态变得那么严肃中,体会鲁迅先生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反动统治的恨,为文中的难点“谈‘碰壁’”做了铺垫,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了“四周黑洞洞”的含义,使本课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也使学生能够对鲁迅“爱憎分明,关心劳苦人民”的高尚人格有更深刻的感悟。经过一夜的无眠,我的第三版教案以全新的面貌新鲜出炉。在第二天的公开课中,学生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中,带着自己的理解挖掘蕴含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信息,而后进行的朗读交流活动,通过展示独特感悟将个人的发现有效的实现了与别人的共享,课时目标与重难点在不露声色中突破、完成。同时,也进一步完成了本单元靠近人物,了解人物的教学目标。最后,我拓展了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有的人》,引发学生的共鸣,使鲁迅的形象真正鲜活地、丰富地入住每个孩子心中。
经历了这一次同课异构活动,我付出了汗水,收获了进步。同课异构活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勃勃生机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在参与过程中,我学会了及时深入教学研究,学会了教学中的取长补短,学会了合作中的共同提升,更学会了彼此快乐工作。??? 回望这块绿地,那盎然的叶尖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