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 主讲老师—李遥 2013年6月24日 大型电力系统图 一、系统发生短路时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1 、数值较大的短路电流通过故障点时,引燃电弧,使故障设备损坏或烧毁; 2 、短路电流通过非故障设备时,产生发热和电动力,使其绝缘遭受到破坏或缩短使用寿命; 3 、电力系统中部分地区的电压大幅度下降,破坏电能用户正常工作或影响产品的质量; 4 、破坏电力系统中各发电厂之间并列运行的稳定性,使系统发生振荡,甚至使整个电力系统瓦解。(频率稳定和电压稳定) 二、继电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装置是指安装在被保护设备上,反应被保护设备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作用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继电保护装置最初是以机电式继电器为主构成的,故称为继电保护装置,而目前继电器已被电子元件及计算机替代,但仍沿用此名称。在电力部门常用继电保护一词泛指继电保护技术或由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组成的继电保护系统。 三、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任务 1 、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设备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设备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设备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在最短的时间内,切除故障,把事故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2 、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运行情况,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动作于发信号,由运行人员进行处理或自动进行调整或将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切除,此类装置允许带有一定的延时。 3、继电保护装置还可以和电力系统中其它自动化装置配合,在条件允许时,采取预定措施,缩短事故停电时间。 4个基本要求: (1)选择性:即保护装动作时,仅将故障设备从电力系统中切除,尽量缩小停电范围,保证无故障部分仍能继续安全运行。 保护装置或断路器可能拒动,需考虑后备保护问题(差动保护区间内外;单侧电源定时限和延时速断) (2) 速动性:快速切除故障可以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减少用户在电压降低的情况下工作的时间,以及缩小故障设备的损坏程度。 常识:快速保护动作时间一般30ms,最快10ms 断路器动作时间一般60~150ms ,最快20~60ms (3)灵敏性:指对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在保护范围内,不论短路点的位置、短路的类型如何,以及短路点是否有过渡电阻,都能敏锐的正确反映。 (4)可靠性: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必须可靠动作;不该动作时,必须可靠不动。 四性的相互关系: 1 、选择性与速动性存在矛盾,二者兼顾,结构复杂,成本过高(差动保护可解决矛盾) 有些情况必须保证快速动作: 1)维持系统稳定,快速切除高压输电线路故障; 2)使得发电厂或重要用户母线电压低于允许值(一般0.7以下) 3)大容量发电机、变压器及电动机内部故障 4)危及人身安全或公共安全的故障等 2 、灵敏性与可靠性存在矛盾,太灵敏,易“误动” ;过分的考虑“稳妥性”,增加了“拒动”的可能性。 1)系统中有充足的备用容量、输电线路很多、各系统之间和电源与负荷之间联系很紧密时,提高继电保护“不拒动”的可靠性比提高“不误动”的可靠性更为重要; 2)系统中备用容量很少,各系统之间和电源与负荷之间联系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提高继电保护“不误动”的可靠性比提高“不拒动”的可靠性更为重要。 五、继电保护装置发展史 1 、机电式继电器:以电磁型、感应型、电动型继电器为主,都具有机械转动部分。 2 、晶体管继电保护装置(第一代电子式静态保护装置) 3 、集成电路继电保护装置(第二代电子式静态保护装置)。 4 、微机保护装置(采用单片机、DSP、嵌入式微机等) 线路保护的基本原理 一、三段式电流保护 1、电流速断保护(第I段电流保护、瞬动I段电流保护): 1)简单可靠、广泛应用; 缺点是不可能保护线路的全长,且保护范围受系统运行方式和短路类型变化的影响;对于短线路很可能保护范围为零(首末端短路电流相差不大)。 2)图片:见下图 3)分析: a)整定原则:按照躲过最大运行方式下本线路尾端三相短路时电流整定。 b)为何不能保护线路的全长:目的是为了保证选择性,因为末端与下一级保护出口短路电流相差很小。 c)保护范围怎样受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最大运行方式时,保护范围最大;最小运行方式时,保护范围最小,甚至失灵。 2、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第II段电流保护) 1)切除本线路上速断保护范围以外的故障,对于该保护的要求是: a )在任何情况下,能保护线路的全长,并具有足够的灵敏性; b )在较小的时限快速切除全线路范围以内的故障。 3)分析: a)整定原则:按照保护范围不超出相邻线路I段电流保护的范围,动作时限比相邻线路速断保护高出一个时间阶段Δt,通常取0.5秒。 b )限时速断保护灵敏性的要求:为了保证在线路末端短路时,保护装置一定能够动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