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验还原幼儿园音乐教学
一、教学的内涵 (一)教学的定义 (知识形态转换) 学科知识 1st转换 学生口味的知识 (教学方式转换) 2st转换 让学生获得学科知识 * 知识 普遍知识 个体知识 (经验、能力) 学科知识 个体知识 * (二)教学内涵 1.把抽象、理性的学科知识 转换成 学生经验层面鲜活、感性的知识形式 2.把按学生口味转换好的知识 经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主动学习) 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学科知识 (三)经验还原幼儿园音乐教学定义 (音乐活动设计框架) (知识转换策略) 音乐作品 经验还原 幼儿感兴趣的活动 (知识呈现策略) 主动学习 幼儿获得音乐经验 * 二、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第一次转换 ——经验还原 (一) 音乐知识的表现形态 (1)记忆性的识谱知识 (2)抽象的音响直面幼儿 * (二)抽象的音响如何转换? 寻找抽象音乐符号的具象参照物。 ——艺术心理学理论 ● 音乐学习机制=母语学习机制 母语学习机制:玩参照物的同时玩语言符号 音乐学习:创设玩参照物玩音乐符号的情境 ● 寻找音乐的参照物 找比音乐符号更具体生动的符号来诠释音乐 符号。 * (三)幼儿最喜欢的音乐参照物是什么? 1. 故事(音乐的内容性) 2. 动作(音乐的运动性) ——儿童音乐心理学研究成果 * (四)第一次转换(经验还原)概述 1. 还原原理(教育层面的原理) 成人经验 还原 幼儿经验 2. 还原目的 激发幼儿本能与兴趣 3. 还原方式 抽象符号翻译成具象符号 音乐符号 语言符号(故事) 运动觉符号(动作) 视觉符号(图谱) * 4. 还原标准 (1)翻译后的符号与音乐符号相匹配 (2)翻译符号简化了音乐符号 5. 还原后的知识形态 身体动作表演(做的知识,开汽车 的知识) 6. 还原前后永远不变的东西 意象思维——艺术思维 * * 尽岸之贝 澎湃袭来,赤裸了我的光洁,魂儿被卷; 浪花与前面的相拥,亲吻交欢。 尽岸孤守,迷失了原有信念,思绪不再; 金色沙滩闪烁着温馨与平凡。 沐浴与滋润同在,壳与心儿徒然绽开; 拍岸的相亲相爱是舞台。 *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 三、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第二次转化 ——主动学习 (一)教学过程 = 策略使用过程 底线是避免死教 1. 死教歌词 2.死教动作 3.死教游戏 4.死教节奏型 5.死教图谱 * (二)核心策略——任务策略 1. 让幼儿带着任务学习(幼儿的任务意识) ——实质是启动头脑 2. 步骤 (1) 明确地抛给幼儿 任务,并让幼儿接住 (2) 让幼儿进入观察或探究 (3) 完成一个任务 针对观察模仿学习 针对探究学习 * 观察模仿学习 探究学习 从探究到模仿的层级或条件: 高 1.即兴(完全不给意象) 2.给出意象、匹配意象、实现意象 (欣赏、集体舞) 3.给出意象、给出匹配、实现意象 低 4.给出意象、给出匹配、给出做法、 模仿做法 探究学习 模仿学习 * 动作意象的原则: 1. 合拍是基石(但不能只是合拍) 2. 意象明显的音乐元素特征 (1) 短句子长句子 (2) 旋律高低 (3) 节奏型变化 (4) 情绪或体裁风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