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荀攸为人处世之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荀攸为人处世之道

浅析荀攸为人处世之道   摘 要: 荀攸是汉末三国曹操的首席军师,是曹操智囊团的重要成员。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几个能善始善终的臣子,从个体角度而言他取得了成功,而他的成功有其内在的原因。他的为人处世之道,特别是君臣之道中所体现出的技巧,足以说明这一点。   关键词: 荀攸 善始善终 为人处世   汉末三国是个军阀割据、动荡不安的社会,在这样的混乱世界中,众多的有识之士该怎样立身处世?是消极避世,还是见用于世?不同的抉择有不同的结局。曹操的首席军师荀攸选择了后者。   “荀攸(157—214)字公达,彧从子也”[1]P286。荀攸追随曹操鞍马前后,二十年里,南征北战,行事周密谨慎,计谋百出,贡献奇策十二,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死于曹操伐吴路上,“太祖言则流涕”,[1]P290正始年间追封谥号敬侯。   为什么他在朝二十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败之地?为什么荀攸能善始善终?笔者认为这和荀攸超人的智慧和谋略有关。他不仅把智慧和谋略用在军事斗争中和政治斗争中,更用在安身立业、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那么荀攸的为人处世之道有何独特之处呢?   一、准确定位   在《三国志》里,荀攸给人少言寡语、不惹眼的一谋士印象,然而这却正是荀攸归曹后渐渐给自己的定位。   汉末三国军阀混战,人人心怀鬼胎,都想乘机创建属于自己的势力,于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便成了群雄争夺天下成本最低利益却最高的政治纲领,有识之士如荀彧、毛珓、田丰、沮授等皆提出过类似的观点,而荀攸等人的计策却是此说之首创:“董卓之乱,荀攸与郑泰、何颙等人欲诛董卓,共同商议说:‘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殽、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1]P286荀攸与议郎郑泰等谋划把董卓杀了来向老百姓谢罪,然后据守殽山、函谷关,辅佐王命,号令天下之人。可见那时的荀公达并不是一味想寻找能君而侍的臣子,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有不居于人下的野心。   谋划刺杀董卓的事情将成时被发觉,荀攸等人被投进监狱。适逢董卓死去,他得以免罪,辞官回家。李傕、郭汜当政,又征召荀攸为任城国相,荀攸毅然拒绝了任城相这个费力不讨好的职位,因为他知道处于敏感地带的任城在经历了黄巾之乱后不久又迎来了曹操、袁绍、公孙瓒、陶谦几大中原势力的争夺,待在那里是没有好果子吃的。他看中了益州的刘焉政权,认为益州既有险固的地理屏障,又有州牧刘焉稳定的新政府局势,可以凭借名士身份先去混个脸熟,再为日后的情况作打算,这样总比在混乱又无势的中原、司隶强。但人算不如天算,由于道路不通便暂时停留在了相对平安的荆州观察时局。   曹操早闻荀攸大名,迎天子都许之后,立即给荀攸写信:“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而顾观变蜀汉,不亦久乎!”[1]P287(现在天下大乱,正是智略之士呕心沥血、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而您却只想等道路通了再去蜀汉,不是时间太久远了吗?)于是荀攸接受朝廷征召,效力于刚刚完成自己过去也曾想完成的事情的人—司空曹操。   可以说荀攸的成功完全在于他在合适的时机选择了合适的主人,而这一切应该缘于他对自己能力的充分了解,缘于他对当时几大统治集团最高领导人的认识和对时局的掌控,缘于他对自己的准确定位。熟读《三国志》,我们找不出有人指责荀攸的地方,这说明他与同僚的关系也很融洽。正是因为他正确处理了与曹操及同僚的关系,使上上下下的人都信任他,才使他在关键时刻提出的建议能够得到采纳;也因为他对自身的才能有充分的自信,所以才敢于在最为惊险的时刻建言献策。   二、审时度势   古语有云:“进退赢缩,与时变化,圣人之道也。”[2]卷六秦记所谓审时度势即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所谓顺势(世)者昌,逆势(世)者亡,在为人处世方面也需要审时度势。   董卓作乱,荀攸与郑泰、何颙等人密谋诛杀董卓,事情将成时被发觉。董卓逮捕了何颙、荀攸,并把他们投进了监狱,何颙忧虑害怕自杀了,而“攸言语饮食自若”。[1]P286深陷囹圄而且面临随时被杀害的危险,荀攸为何能做到谈吐饮食仍像往常一样自如?难道他真的不怕死吗?答案是否定的。荀攸能做到“谈吐饮食仍像往常一样自如”,是因为他熟谙审时度势之道。他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董卓没有道义,超过夏桀商纣,全国的百姓都痛恨他,虽然他依仗着强大的兵力,实际上只是一个匹夫罢了。荀攸估计了情况的变化:天下英雄势必都会讨伐,董卓必不能长久,故荀攸能在监狱里谈吐饮食自如。果如荀攸所料,适逢董卓死去,最终得以免罪。   荀攸在这件事上恰巧做到了审时度势。在曹操身边多年,荀攸助曹操在外立业同时也耳闻了三公大臣赵温被免,目睹了从叔尚书令荀彧的死,因此他仔细分析大局,又审视了曹操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