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定国是诏》对中国近代教育影响.docVIP

浅谈《定国是诏》对中国近代教育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定国是诏》对中国近代教育影响

浅谈《定国是诏》对中国近代教育影响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百日维新中,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主张,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推动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向近代化转变。在这次运动中,尤其是在教育改革方面,维新派废八股,变科举,建立近代新式学堂等,批判了封建文化传统教育,创立了资产阶级教育制度,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是中国教育由传统转向近代的分水岭,是由封闭走向开放的里程碑,无可争议的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第一章。   一、改科举,废八股,设经济特科   “科举制度的弊端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有人提出,到了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谭嗣同就敏感的意识到中国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变科举。梁启超在他的那篇著名的《变法通义》中专列‘论科举’一节,格外强调‘欲兴学校养人才强中国,惟变科举为第一义。大变则大效,小变则小效’。”由此,维新派得出结论,只有改革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培养新式人才,才能使中国富强。   在维新派的努力下,“1898年6月23日,光绪帝宣布废除八股取士制度,要求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中过去一直使用的四书文一律改试策论。废八股改策论的决策有利于时务人才的培养,是戊戌年间最值得称道的一件大事。7月5日,梁启超在康有为的授意下,联合各省在京已参加完当年会试的举人上书,请光绪帝特下明诏,明令下科乡会试停止八股试帖,皆归并经制六科举行;其生童岁科试以经古场为经制正场,四书文为二场,并废八股试帖体格。7月4日,以稳健著称的清廷重臣张之洞与湖南巡抚陈宝箴联名呈递《妥议科举新章折》,在默认八股取士制度必须改革的前提下,对旧的考试制度进行了相当大的改革。这主要体现在内容上,至于形式,尽量不做大的调整,以免造成无谓的争论。这个方案既迎合了新潮流,又照顾了旧习惯,是一个新旧两宜的折衷选择:博之以经济,约之以道德。张之洞、陈宝箴的新科举方案得到清廷批准,7月19日上谕称赞这个方案‘剀切周详,颇中肯綮’。由康、梁等人鼓吹的‘立废’八股运动终于由张之洞等人的稳健方案暂时得到落实。”   其外为了选拔特殊人才,还专门设立经济特科。“经济特科之设,朝廷原期取英才,以备贤良之选,非为幸进之途开营谋之路。又将经济岁科归并正科。”   1898年10月,慈禧太后发布谕令,中止维新变法中对于科举制度的改革,然两年之后,庚子事变发生,为挽救清政府,1901年8月,慈禧太后则发布了“宜讲求实学”的谕令,四年之后,1905年科举制度终于废止。   这样八股取士制度基本上被废止,传统的科举制度从根本上被动摇,将锢蔽人们思想的一大毒瘤所清除,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文体的变化也起到了深远影响,实乃千年之弊俗,一旦而扫除之。   二、建立京师大学堂   维新派倡导的“兴学育才”呼声不断高涨,中外人士不断向清政府呼吁迅速兴办京师大学堂。“1898年2月,光绪皇帝根据御史王鹏远的建议,命军机大臣与总理衙门大臣会商开办京师大学堂事宜。6月11日颁发‘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时,明确要求‘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7月3日总理衙门奏上《遵筹开办京师大学堂折》,并附《京师大学堂章程》。《章程》实际上由梁启超起草,名义上虽仍宣称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宗旨,‘略依泰西、日本通行学校功课之种类,参以中学’,实际上已远远超越旧学经史子集的范围,所习科目分为‘溥通学’十门:经学、理学、中外掌故、诸子学、初级算学、初级格致学、初级政治学、初级地理学、文学、体操学;‘专门学’十门:高级算学、高级格致学、高级政治学、高级地理学、农学、矿学、工程学、商学、兵学、卫生学;和外国语言文字学五门。规定‘以上十种专门学,俟溥通学卒业后,每学生各占一门或两门’。”   京师大学堂不仅为实行教育之机构,同时也为全国最高之教育行政机构,各省大学堂均属其管辖。京师大学堂的建立,规模宏远,条理详密,不可因陋就简,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京师大学堂的教育原则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与洋务派所倡导的内涵不同,洋务派近年所设学堂,实际上是有西文而无西学,而京师大学堂创办坚持的是中西学并重,比洋务派西文学习的基础上更向前发展了一步。   1898年9月,百日维新虽然失败,新政俱废。但京师大学堂并没有关闭,只是有名无实。1900年,京师大学堂毁于八国联军的战火中,1902年恢复开办,并被纳入清末学制系统。民国初年,改为北京大学。作为维新变法中遗留下来的一个成果,京师大学堂所蕴含的精神在不断的传承,现今的北京大学作为一流学府中外闻名,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对我国建设做出了贡献。   三、开办新式学堂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