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肉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docVIP

浅谈肉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肉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浅谈肉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摘 要] 肉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可分为急性、慢性和败血性三种、主要侵害1-4周龄的鸭。其特征是纤维素心包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脑膜炎、关节炎及麻痹,一旦发病,传染性很快,死亡率高、给养鸭户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因此对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极为重要。   [关键词] 肉鸭;传染性浆膜炎;原因;防治对策   近年来,随着肉鸭养殖量的增加,养殖区域的不断扩大。由于养殖户对管理方面的疏忽,对环境污染严重,肉鸭生产中浆膜炎病日趋严重,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笔者近几年来对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病接触较多,现浅谈如下,仅供参考。   一、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及流行特点   1.病原   本病病原为鸭疫里默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不形成芽胞、无运动性,单个、成双或呈短链状排列,大小为0.2-0.4L1m×1-5L1m。瑞氏染色两极着染稍深。目前已报道该菌共有21个血清型。   2.流行病学特点   (1)易感日龄:1-7周龄鸭对本病敏感,但多发于10—30日龄雏鸭。   (2)感染途径: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感染,脚蹼刺种、肌注等途径也可引起发病死亡。   (3)发病率与死亡率:自然感染发病率一般为20%-40%,有的鸭群可高达70%;发病鸭死亡率为5%-80%不等。感染耐过鸭多转为僵鸭或残鸭。不同品种鸭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较大,其中北京鸭、樱桃谷鸭和番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4)促发因素:环境卫生差、饲养密度高、通风不良等均可促发本病(条件性疾病)。   二、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诊断   1.临诊症状   (1)最急性病例:往往看不到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   (2)急性病例:病程1-4d,表现为精神沉郁,蹲伏,闭目嗜睡,不愿下水,缩颈,嘴拱地,步态不稳和共济失调,不食或少食,下白色、黄白色或绿色稀粪,肛周羽毛常被污染;病鸭明显表现咳嗽、打喷嚏,眼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常使眼周围羽毛粘边,形成“眼圈”;鼻孔流出浆液性或黏性分泌物,分泌物干后常堵塞鼻孔,表现出呼吸困难;病鸭死前颈???颤,角弓反张。   (3)慢性病例:病程在7d以上,除少动、少食、消瘦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外,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如斜颈,转圈,倒退等,康复鸭生长缓慢。   2.剖检变化   最常见的病变是纤维性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肝表面覆盖一层厚薄不均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易剥落;心包积有淡黄色液体,心包膜常与胸腔粘连;气囊壁增厚,混浊不透明。鼻窦腔膜充血、出血,腔内积聚液团或豆腐渣样渗出物;脾脏肿大,有的呈红灰斑驳状;有神经症状的鸭,脑膜充血、出血、水肿。慢性病列可有跗关节肿胀,内有乳白色黏稠关节液。   3.实验室诊断   (1)镜检:取病死鸭肝、脑、脾触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阴性小杆菌,瑞氏染色可见两极浓染的细菌。   (2)病原分离:无菌取濒死鸭的肝、脑、心血等组织分别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鲜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置于37℃恒温箱和37℃烛缸中培养;经24h后观察,恒温箱中的3个培养皿上未见细菌生长,37℃烛缸中的鲜血琼脂平板上长出凸起、闪光、奶油状的小菌落,直径约1mm,不溶血,巧克力琼脂平板上形成园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半透明微闪光,直径约1mm-1.5mm的菌落;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未见细菌生长。   (3)生化试验:该菌不发酵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山梨醇,H2S试验、VP和MR试验均为阴性,尿毒酶和接触酶试验均为阳性,能液化明胶。   综合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三、防治对策   目前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耐药性逐渐增强,抗菌药物的研制速度有时落后产生耐药性的速度,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家禽产品出口的要求,对家禽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决定了必须改变“药物控制鸭传染性浆膜炎”为主的防治策略。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借鉴一下:   1.推广使用微生态制剂、寡聚糖及有机酸类   健康鸭群的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粘膜表面分布着致密的正常菌群。完整的正常菌群是抵抗外来致病菌的天然屏障。在鸭群体质良好的情况下,肠道致病菌与正常菌相比仅占极少的一部分,并且,其中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为条件性致病菌,在应激条件下或在体内发生变位时才转变为致病菌。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会破坏体内正常的菌群,使致病菌有机可乘;另外抗菌药物的毒性作用,影响机体免疫力,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以及药物残留等问题已引进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微生态制剂具有迅速补充有益菌群,提高肠道有益微生物的比例,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使致病菌成为劣势菌,建立完整的微生物保护屏障,降低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率。   2.由“药物控制鸭传染性浆膜炎”转向“控制环境”来达到控制浆膜炎菌病的目的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