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沉母爱,不尽痛悔.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沉母爱,不尽痛悔

深沉母爱,不尽痛悔   历来优秀的文学作品总能从生命体验、情感体验的角度激发读者对人类所共有的某种情感的普遍性认识,史铁生关于“母爱”主题的散文作品一直以来倍受读者青睐,其奥秘就在于作者以坦露的心魂抒写了自己与母亲之间深沉而无法释怀的母子之爱,这种爱因人生的特殊变故始终处在失衡的错位状态。二十一岁双腿残疾,史铁生被厄运逼入了人生的绝境,他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命运与苦难,没有心力感受与理解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承受的痛苦;49岁的母亲突然离世,尚未走出人生阴霾的史铁生骤然间理解了母亲,可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自己。这种母子之情的不平衡、大幅度错位,构成了史铁生抒写“母爱”散文的艺术魅力,它能直指读者心灵,激荡读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所说:“一件艺术品不是别处已经存在的美的记载,而是艺术家所感受到并且传达给观者的一种感情的表达…… 而且感染的程度是衡量艺术价值的惟一标准。”本文想通过对史铁生有关“母爱”主题的散文中母子感情双重错位的探讨,感受其散文的美学价值与艺术魅力。   母子感情的第一重错位。双腿残疾是史铁生与母亲之间感情第一重错位的关键。“活到最狂妄的年龄”——21岁,双腿突然残疾了,这种人生变故一下子让他坠入了人生的谷底,自卑、恐惧、绝望遮蔽了一切。看不到生的希望、找不到活的勇气,他只能在残疾的黑暗世界里苦苦挣扎,做着“生”与“死”的拔河赛。此时,厄运和不幸在他心间竖起了一道厚厚的屏障,阻隔了他与外界的交流、沟通,屏蔽了他对外界的感受与体验。他残疾后母亲有着怎样的心情,做着怎样的努力,付出了怎样的情感,他的眼里看不到,心里感受不到,他把自己最亲、最爱的母亲阻隔在了自己情感世界的大门外。因此,他与母亲之间的感情通道是单向的,母子感情呈现出不平衡的、错位的状态。相关的作品中,作者以叙事的方式,一方面,真挚而坦然叙写残疾之初“我”的生命状态和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深情地追忆母亲给予自己的厚重的爱。   “我”残疾后的生命状态和情感体验。残疾之初的史铁生情绪暴怒无常,常常无缘无故地摔砸东西或缄默不语。《秋天的怀念》中这样记述:“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妹妹史岚在《天上,人间,相距并不遥远》一文中也写到:“他动不动就发脾气,我看见他把鸡蛋羹一下扔向屋顶,把床单撕成一条一条……我亲眼看见他把一整瓶药一口吞下,然后疼得在床上打滚。”双腿残疾的不幸强烈地刺激着史铁生,使他的情绪严重失控。其实,摔砸东西只是他宣泄自己恐惧、绝望情绪的一种方式,他的人生需要这样的出口。但他不知道,每一次摔砸都在撕扯着亲人的心,特别是母亲那颗为儿子不幸命运悬着、揪着的心。此外,残疾之初的他对母亲的担忧、关爱视而不见,毫不领情,甚至厌烦和拒绝。对端着眼镜费力地在偌大的地坛寻找自己的母亲,他曾故意地为难母亲,有意地让母亲在地坛焦急地寻找自己。“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我与地坛》)北海的菊花开了,母亲想推儿子出去散散心,缓解缓解儿子内心焦躁不安的情绪。史铁生却十分厌烦母亲的絮叨、忙碌:“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秋天的怀念》)总之,这时的史铁生,眼里只有厄运,心里只有自己,人生词典里只有死亡。母子情感的交流因他的双腿残疾而遇到了障碍,他把对母亲的爱和理解的情感通道暂时封闭了。   母亲无私、博大的爱。母亲始终默默地站在被绝望所左右的瘫痪的儿子背后,无怨无悔地承受着一切,奉献着一切。史铁生在作品中没有工笔式地刻画母亲形象,而是选取了母亲在“我”残疾后的一些生活片断、生活细节等,以“散点式”的刻画,凸显母亲坚韧、隐忍、无私等个性品质。首先,母亲不辞辛劳,求医问药,执着地想医治好儿子的双腿。散文《合欢树》中有这样的记述:“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亲希望她的努力能发生奇迹,有一天儿子能从轮椅上站起来,用双腿去闯荡他的未来人生。她一次次怀着希望而去,却一次次承受着失望而归。身患重病的她为了儿子,必须站着,明天还要奔波!其次,母亲隐忍地承受一切。残疾使母子之间失去了交流沟通的共同话语,母亲渴望学会与儿子交流的语言,更渴望能走进儿子的心里世界。她极力避免使用“跑”“踩”等与儿子双腿有关的词语,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那颗敏感、脆弱的心。面对儿子暴怒无常的情绪,母亲默默地隐忍着,毫无怨言地承受着,因为这是她的儿子呀!更令母亲揪心的是儿子能不能从残疾的阴影中坚强地走出来,她知道这个时候儿子需要一个可以独自思考的去处,所以她从未阻止儿子摇着轮椅去地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